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造福全人类

翟云 发布时间:2019-10-24 08:40:00 光明日报

  10月20日至22日,全世界的眼光又一次聚焦中国,世界互联网再次进入“乌镇时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贺信,他指出:“发展好、运用好、治理好互联网,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各国应顺应时代潮流,勇担发展责任,共迎风险挑战,共同推进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努力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新时代的最强音回荡在中华大地和国际社会。

  习近平主席倡导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从思想孕育、发展完善到逐渐成熟,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赢得了广泛认同和高度赞誉。中国政府在互联网领域从落后时代、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历程中提出的伟大倡议、付诸的伟大行动、经历的伟大事件、获得的伟大成就、凝结的伟大智慧,将激励全球人民在互联网发展征程中不断创造丰功伟业。

  勇担互联网发展责任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建构、实践探索、成功经验和国际认同,意味着自诞生之日起,久经互联网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三座大山”压迫的全球网络成员迎来了从思想孕育、发展完善到逐渐成熟的伟大飞跃,迎来了擘画新时代互联网最大同心圆的光明前景。

  思想孕育。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得益于中国对全球互联网治理生态和治理体系的战略思考,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以勇立潮头、心系全球、敢为天下先的气概和胸襟,注重把握互联网时代的新特征、新规律、新趋向,高度关注网络空间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产生的深刻影响。理论来源于丰厚的实践沃土。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多年来,互联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溢出效应明显,新技术、新业态催生出“增量市场”,中国数字经济日益在全球舞台上发挥重要影响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沃土中孕育,在致力解决全球互联网现实问题的伟大实践中开始萌芽。

  发展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为完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强化国际社会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奠定了重要基础,也成为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坚实积淀。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落户中国乌镇,搭建了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互信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建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这个平台怎么建?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时给出了答案:“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论述精准阐明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发展路径,深刻描绘了深化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当代价值。习近平主席向全世界发出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仅顺应了历史潮流,而且反映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逐渐成熟。党的十九大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互联网建设规律、互联网发展规律和互联网治理规律的认识。习近平主席在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贺信中敏锐地指出,“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提出“深化互联网和数字经济交流合作,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2017年,中国政府发布《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以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就推动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主张,为破解全球网络空间治理难题贡献了中国方案。2018年,习近平主席向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贺信,提出“以共进为动力、以共赢为目标,走出一条互信共治之路,让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更具生机活力”。2019年10月16日,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积极回应各方期待,全面阐释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背景、基本原则、实践路径和治理架构。

  共同推进网络空间全球治理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什么能?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既是国际互联网治理的客观需要,也是构建互联网新秩序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也给世界各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带来了新挑战。个人隐私侵害、知识产权侵犯、网络犯罪、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全球公害,已形成国际社会共识;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被各国提上议事日程。基于互联网所具有的高度全球化特征,在面对上述风险挑战时,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世界各国虽然国情不同、互联网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现实挑战不同,但给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互联网翅膀、造福本国人民福祉的愿望却完全相同。也正是基于这些国际共识,世界各国才更应该紧紧抓住新一轮技术创新、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要素新业态带来的重大机遇,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打造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新增长点,更好地造福于全世界人民。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网络空间发展演变的逻辑必然。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表明中国站在全人类和全世界角度的思考,在观瞻、理念、思想上体现了中国作为国际大国的全球担当。习近平主席高屋建瓴地指出,“互联网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是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理念、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倡议,系统阐述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的中国路径,清晰勾勒出了“中国网络观”的蓝图,充分表达了国际社会要求以新的理念引领互联网发展、以新的模式强化国际合作、以新的路径增强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共同心声。

  国际社会对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发自肺腑的广泛认同,是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地生根的根本保证。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强调,数字经济也创造了机遇,通过不断扩展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可以给边远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卫生和教育等服务,今天各国需要做的就是建立一个集体的、合作的环境,将数据从信息流变成充满活力的资源。联合国网络安全高级专家尼尔·沃尔什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乌镇峰会这一平台,使其发挥出更大价值。中国通过世界互联网大会表明了打造互信共治的网络空间的主张,这应该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大道之行,从者云集。中国提出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逐渐成为全球共识。

  可见,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适应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网络治理新理念。集世界人民之智慧、聚世界各国之力量,才能有效破解互联网治理难题。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以增进全球福祉、促进共同繁荣作为最终归宿。中国始终倡导求同存异、休戚与共、平等尊重,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倾听每一种声音,尊重每一个合理化建议,尊重彼此在不同发展阶段采取的有区别的管理方式,在处理国际互联网治理事务中,中国总是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彰显了中国政府的合作精神和对人类、对世界的责任。

  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

  当前,我们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利益格局调整与国际秩序转型速度加快,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网络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国际社会要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致力于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坚持尊重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坚持尊重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就必须尊重网络空间管辖权,允许各国在自己的网络主权空间范围内依法管网,保护本国基础设施、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和空间活动不受侵犯。加快建立网络空间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防止网络空间成为新的战场。

  坚持完善网络治理体系。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治理的话语权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就要消除缠斗不止的零和思维、赢者通吃的垄断思维和一家独大的丛林思维,深化网络空间治理和参与机制规则,推动在联合国框架下制定各国普遍接受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和国家行为规范,确立国家及各行为主体在网络空间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加快使“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得到国际理解与支持。

  坚持强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随着网络空间国际合作不断深化,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深化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东盟地区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上合组织、金砖国家、亚信会议、中非合作论坛等多框架下交流合作,拓展网络对话合作平台。加快消弭不同国家、地区、人群间的信息鸿沟,架起横亘全球的网上之路。合作打击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三大公害”,建设文明诚信的网络环境,打造人类共同的网上家园。

  坚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红利普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红利潜能巨大。中国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全球互联网合作创新,推动世界各国共同搭乘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使互联网真正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加速器,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杠杆,增进民生福祉的新引擎。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逐步构建,互联网必将迎来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必将更好造福全人类。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笔:翟云)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傲游截图201802020957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