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优化制度供给 促进高水平开放

何立胜 发布时间:2020-03-04 10:02:00 光明网-《光明日报》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将继续针对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在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加快改革步伐,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中国越融入经济全球化、越深度参与国际竞争,越需要以规则等制度型的开放为基础,以法治化、市场化手段推进深层次、宽领域、高水平开放;中国越主动选择规则等制度型开放,就越能主动参与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修订完善,也越能增强我国在国际经贸规则重构中的话语权,越能够引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一

  推进制度型开放,旨在建立一个以公平、透明、规范等为根本特征的现代开放市场经济体制。从规制层面,实现制度型开放的主要标准是国内投资、贸易等规则与国际通行规则的衔接或接轨,保持国内外市场主体监管的一致性。我国近期陆续出台《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将于2020年1月1号正式实施,这些都是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举措。我国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彻底改变了以往逐案审批模式,明确取消了外国投资审批程序。外国投资者可与境内投资者在相同条件下投资,无须另经审批或受到特定的行业限制,这使得外资管理制度更加透明、更具可预见性。

  推进制度型开放,要在经贸规则、法律规范、政府服务、运作模式等方面探路先行,推动国内相关经济体制及法律体系的变革优化。中国一直致力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厘清政府与市场的法律边界,给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负面清单+非违规不干预”的制度设计,优化制度供给,提升管理透明度。如,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规定,凡是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等,都是国际通行做法。

  推进制度型开放,要进一步发挥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功能,即进一步发挥好自贸试验区开放“试验田”作用,以自贸试验区为平台,推进制度创新,大胆试、大胆闯、勇于改,构建高水平开放的制度体系。自贸试验区是制度创新的高地,是促进“开放升级”与“体制改革深化”的平台。很显然,我国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不仅仅是自贸试验区数量上的增加,也不简单是自贸试验区面积上的扩容,而是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的制度安排,是制度创新的新布局,是以高水平开放促改革深化的试验田,是促使自贸试验新片区与高水平贸易投资规则衔接的新平台,是制度型开放、创新的一项极具理论与实践价值探索的破冰之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聚焦商事制度、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开放创新制度、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率先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快形成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

  推进制度型开放,要求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的重点是要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竞争等核心问题上下功夫,确保法规政策体现稳定性、透明性、可持续性,让投资经营者可把握、可衡量、可预期、可信赖。如,继续深化政府在市场准入、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的改革,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产业监管模式;强调对待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实现规则平等、权力平等、机会平等,完善投资备案制、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实现监管方式转变,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贸易便利化制度,构建环境保护、劳工保护、引资优惠政策、本土化程度、技术门槛、争端协调机制等国际投资协定谈判议题的风险防御体系;积极建立一套与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相接轨的基本制度框架和行政管理体系,促进以竞争性政策为基础的高水平开放,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形成更多制度性成果。

  

  推进制度型开放,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降低了要素成本的重要性,使得全球产业价值链竞争的重点转向制度交易成本。只有通过高水平开放吸收引进专业化的资源要素(如科技、人才、企业、规则)等“增量”变革,撬动要素结构、产业结构等“存量”的优化,才能进一步壮大国际化企业,培育国际化产业园区,搭建国际化合作平台,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并向产业价值链高端迈进,研发和创新密集型产业对全球投资具有巨大吸引力。以内需驱动为主的增长模式作用越来越大,国内市场大规模、多元化、不断升级的需求将让全球其他经济体受益,吸引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加快扩大金融、通信、文化等领域的对外开放,无疑会有利于引入全球竞争,提高市场效率,提高消费者福利,在推动消费升级的同时加速产业升级。

  推进制度型开放,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最新发布的“MGI中国—世界经济依存度指数”显示,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相对有所上升,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则相对降低,世界各国也随之开始重新审视这种关系。从经济体量上看,中国已跻身全球大国之列,但仍有与世界加强经济融合的空间。近年来,中国对高质量产品与服务的消费能力增长迅速,正逐渐从制造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变,跨国企业在中国消费市场的渗透率已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作为中间品贸易大国,中国与全球产业价值链已形成深度互嵌格局。贸易结构中的资本品贸易大幅上升,也在改变着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格局。近期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对外开放的政策法规,是在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际经贸秩序面临重大挑战的背景下,坚定维护全球多边主义、自由贸易投资体系,主动引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彰显了我国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鲜明态度,有利于中国在新一轮开放中重构与世界的关系,主动对接乃至引领制定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进而成为全球要素资源流动的高地,也有利于打造全球一流的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国探索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详细]
  • “以道观之”的价值之维

    中国哲学理解、应对世界的最高方法论原则是“以道观之”。在中国哲学中,以道观之最初是与“物无贵贱”联系在一起的,它反对两种态度,其一是“以物观之”,其二是“以俗观之”。[详细]
  • 解开“中国之治”的文化密码

    我们在思想文化和精神团结上的显著优势是人们主动选择的结果,是符合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价值追求的结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