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统筹优化特大城市治理效能
成都作为一个管理人口超过2100万的特大城市,在应对疫情大考中,一手抓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手抓复工复产经济发展,体现了一个特大城市在城市治理中的担当和智慧,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一,快慢统筹。特大城市疫情阻击战,时间是关键要素。成都在战斗一开始,就确定与时间赛跑的理念,与病毒赛跑抓防控,与市场赛跑抓复工。
复工以疫情应急物资企业为先。成都成立6个攻关组,抓应急物资研制攻关。整合全市工业资源,开展医用紧缺物资研制攻关。企业以生存为先,生存以资金为先。金融机构开辟信贷申请“绿色通道”,企业融资需求得以快速、高效响应。成都狠抓政策措施的细化落地,推出“支持防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减免科技型初创企业房租”等7条政策措施,实现了工业企业重点项目3月6日前100%复工复产。
第二,平衡统筹。防疫战一开始,成都就提前谋划,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研究经济运行的对策。成都及时出台《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运行20条政策措施》,从持续加大疫情防控力度、支持各类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力度等六方面入手护航疫情期间经济发展。为防止现金流断裂,“20条政策措施”给出了清晰的路线。根据企业复工备案制度,分类实施复工条件标准。一边抓开工,一边严格执行防控标准,行业主管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通力配合,既做到安全复工,更做到复工安全,让监管部门和企业都学好用好“平衡哲学”。
第三,点面统筹。面对复杂局面,成都坚持以大数据为科技支撑,把共性与个性的哲学思维,落实为城市的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成都在坚决做好整体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提供“一人一企、一企一策”的专项服务。成都对企业复工采取柔性精准管理,相关部门选派联络员进驻每一家待复工企业。企业与属地社区、部门密切配合,对于有复工条件的工业企业,尤其是百人以上的企业,召开专门商讨会。为每一个复工企业制定不一样的“三个一”工作制度,让每一个企业有自己的一套可操作的防疫体系,一本全面的员工健康管理台账,一支专门的疫情防控队伍,把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工作作风真正优化为城市治理的效能。
第四,软硬统筹。硬实力“硬”,软实力不“软”,是成都特大城市高效能抓好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的关键。一方面是基础设施、流通物资、网络大数据信息等“硬件”方面的有力保证。在“软件”方面,发挥特大城市的机制运行力、干部执行力、社会整合力。特大城市的运行,必须遵循其内在规律,必须有其“自转”的机制,成都应急、公共服务、干部能力等多体系的城市运行机制在复工中凸显了制度的力量。成都实施多形式“互联网+培训”,变“面对面”为“屏对屏”,着力提升干部的防疫素养,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通过直播的形式,针对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性问题、行业发展趋势、管理等问题进行讲解,提升了广大干部与企业复工应对能力。这次疫情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成都作为特大城市,其“软硬”实力统筹,走出了一条现代城市治理的新路。
(作者分别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高立伟:全面提升公民卫生应急素养
公民卫生应急素养越高,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就越能从容高效应对,越能减少防控成本,提高防控效率。在此次疫情防控的现实背景下,更为精确地掌握、监测和评估我国居民卫生应急素养水平,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详细] -
凝聚共同抗击疫情强大力量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我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充分发挥作用,社会治理体系的整体效能被有效激发出来。依法依规解决疫情期间出现的矛盾纠纷,依法严惩扰乱医疗秩序、防疫秩序、市场秩序、社会秩序等破坏疫情防控的违...[详细] -
朱永彪:加强国际合作 凝聚战疫合力
二十国集团(G20)是重要的全球治理平台,汇聚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曾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非传统安全问题均是跨国、跨地区的危及全人类安全的重大问题,正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正是如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