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稳定市场预期 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张娜 赵晓军 发布时间:2020-04-28 08:45:00 光明日报

  今年一季度,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国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总的来看,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我国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防范疫情输入压力不断加大,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7日召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是大局,必须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要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当前,我国货物和服务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就业、产业链、外汇平衡与境外需求关联度较高。境外疫情蔓延给国内经济恢复带来较大压力,特别是与出口相关的境外市场需求降幅较大,势必会给我国特定行业和全面经济恢复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为应对疫情发生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冲击,欧美多国央行相继推出激进的货币政策,以稳定就业和金融市场,但目前来看境外需求短期不会很快恢复。在坚定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有潜力、有韧性的基本面基础上,也要准确把握疫情在短期内对就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冲击影响,采取适当的、有力的政策,尽可能快速有效对冲疫情冲击。在当前全球疫情大流行,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对国内经济带来一系列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我们必须保持定力,在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阶段性加强需求管理的力度。鉴于此,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要释放消费潜力,做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扩大居民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要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特别是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有关部门要发出积极的政策信号,降低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帮助市场主体重塑信心,进而引导其现阶段实施更加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经济行为。在前期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出台更精准、更有针对性和力度的政策,稳定市场参与主体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只有这样企业才敢放心大胆地投资,消费者才能恢复消费水平。通过稳定市场参与主体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扩大内部需求,刺激消费和投资,可以降低疫情对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冲击,延缓和降低境外需求下降的影响。为此,可以考虑采取三方面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一是通过财政政策刺激短期需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比如中央提出的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各地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消费补贴直接拉动需求,并把消费重点引向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相关行业。当前,疫情发展使得消费需求产生新的变化,许多领域的消费受到抑制,一些领域消费需求得到激发,应对疫情还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面对需求方面的新变化,各地区各部门要从结构上来把握和引导,进而实现中央提出的“供需良性互动”,既避免产生新的产能过剩,又能带动产业链复苏,还能在短期内快速恢复就业水平,同时也避免物价的大幅波动。

  二是通过货币政策恢复企业的投资信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除了降低短期市场利率以外,有必要较大幅度降低中长期信贷利率。鉴于长期经济增速平缓下降的规律,有必要采用“两头低中间高”的山丘式利率结构,即降低短期贷款利率和长期贷款利率,使这两者略低于中期贷款利率,引导社会投资节奏。

  三是搭建政策性金融平台,改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此次疫情中的信贷干预,有力地缓解了企业资金链断裂的压力,但也暴露了政策传导衰减、金融机构“趋利避害”的“理性本能”,依然无法阻止抗风险能力弱的部分小微企业陷入困境。为此,应考虑以这次史无前例的疫情冲击为契机,通过完善制度建设来为中小微企业搭建遮挡风雨的平台。可以整合国内的融资担保资源,组建专门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平台,有效缓解长期存在、难以根本扭转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状况,给中小微企业提供一个可预期的长期发展前景。通过出台更多专项资助措施,“输血”“造血”齐头并进,助力中小微企业尽快走出疫情阴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张娜、赵晓军,均系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综合交通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王娜:出口转内销是破解外贸困境的有效途径

    4月23日,上海市商务部门相关负责人指出,上海首批出口转内销商品将于4月28日上线,在推动稳外贸政策落地的同时,助力外贸企业通过电商平台拓展国内销售渠道。地方政府要进一步针对本地外贸企业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多举措助力外...[详细]
  • 把握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着力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既能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城市文明,又能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城镇体系优化与城市群发展,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详细]
  • 范恒山: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促进经济向好发展

    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要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