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下好“后疫情时代”的“先手棋”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已经对国际经济、金融甚至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冲击和影响,其发展及后续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如何看待和审视国际经济现状和未来走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此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何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总的就是三大变化:一是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二是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三是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必然存在常态与变量,必须登高望远、审时度势,以开阔的宏观视野、长周期的辩证思维,全面、准确地予以审视、判断和把握。
变与不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地球村”遭受疫情冲击巨大。就经济学而言,疫情全球暴发首先影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严重冲击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打乱了世界经济运行的整体节奏,实体经济供需两端受损,旅游服务业大幅收缩。疫情继而冲击全球金融体系、虚拟经济,美国连续推出空前“量化宽松”刺激政策,股市出现断崖式下跌,连续数次熔断,国际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跌宕起伏。疫情给世界经济造成长期的、严重的、难以逆转的损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全球经济已经陷入衰退。
疫情蔓延还极大地冲击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些议程,阻断了人流和人之间的正常的社交活动。在国际社会携手防疫抗疫之时,还有西方政客不断向中国“甩锅”、人为散布各种“政治病毒”。
疫情是否会导致全球化严重倒退?是否会引发重要行业“再本土化”并加剧逆全球化,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有观点认为疫情是“压垮全球化的最后一根稻草”。
通盘审视,大疫之后世界总体力量对比以及地缘战略格局、全球治理方式和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的关系,都将呈现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但是,全面地、辩证地、历史地看,无论国际舞台上如何风云变幻,人类社会相互依存命运与共的本质属性不会改变,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客观规律和趋势,难以因一次疫情就全然改变,只会在变化中不断彰显和增强。
所谓“全球化终止论”“通盘撤资论”“中外脱钩论”,都是有悖经济常理的判断。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性的进程,工业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世界各国资源的互相配置,中外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上已经形成了互补的关系和系统的产业链。鼓吹外企撤离中国,一是要投资,二是要有劳动力,三是要有基础设施,这些在短期内很难实现。况且,中国现有的工业品和贸易量占世界约三分之一,有人企图打造一个没有中国参与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形成一个排斥中国的新经济全球化格局,实施起来也绝非易事。当然,我们必须有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综合施策,防患未然。
危中有机
“危”和“机”具有辩证的特性,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大的危机可蕴含大分化、大调整、大改革和大机遇。
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会朝何处发展?其一,全球化的方向到底是开放还是封闭,是合作还是对抗?国际社会面临着重大的抉择。其二,地区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秩序与格局必然会出现新的排列重组。其三,科技创新和竞争趋向更为激烈,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将决定国际关系各行为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中国经济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短期损失后正在回归常态,随着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活动加快恢复且呈现发展长期向好、内在向上趋势,体现出了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优势和特征,展现了我们自身体制的调节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以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应对措施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的“非典”推动了互联网、电商、快递等行业的异军突起;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时,高速公路和铁路路网等基建项目在中国得以大规模实施。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也催生了许多市场格局、商业模式和宏观调控政策的改变。疫情倒逼和催化了在线教育、在线办公、智慧医疗等新的行业和业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涵盖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的“新基建”,成为一个新的巨额投资增长点和消费大市场。
最近,摩根士丹利将中国股市的评级由“持有”上调至“增持”。如果我们持续“将自己的事情办好”,国际资本就有可能将中国选为避险之地。疫情之后,“新基建”有可能成为国际资本重要选项。就国际金融格局演化来看,人民币的地位亦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和可能。就区域合作格局而言,疫情之后,全球贸易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有望发生巨大变化:从前北美、欧盟、东北亚三大贸易圈三分天下,未来中日韩、中国-东盟在新常态下的经济合作有可能领跑并催生新的国际和区域贸易格局。
总之,我们必须着眼“后疫情时代”并下好“先手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生产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复,同时坚定不移扩大改革开放,为稳定世界经济发挥中国的建设性作用。一方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国际社会须坚决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凝聚团结抗疫共识,开展全球联防联控,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是地球村唯一正确的选择。另一方面,采取一切必要举措,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积极推动各方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实现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增长。(作者是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双主席、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会长)
-
郭克莎:挖掘拓展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
做好当前形势下的经济工作,必须正确看待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引导市场主体尤其是投资主体增强发展信心,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挖掘和拓展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详细] -
张锐:构建全球抗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应对新冠病毒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亟须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要求的团结合作精神。应对全球抗疫中的经济“脱钩”危险和逆全球化危机,亟须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所秉持的互利共赢理念。[详细] -
谢尚果: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广西浦北县创新治理模式,迸发乡村活力的经验表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人才建设、统筹分类指导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举措。[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