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保市场主体”,广州如何打组合拳

杨再高 发布时间:2020-07-06 09:09:00 广州日报

  “六稳”“六保”系列谈

  市场主体是经济运行的最基本单位和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保市场主体是“六保”的基础,也是维护经济运行的关键环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广州应多措并举助力市场主体保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实现市场主体活下去、多起来和强起来,争取经济发展最好结果及稳住经济基本盘,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提供强大力量。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经济基本盘

  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至关重要,而保市场主体是“六保”任务的前提和基础。各类市场主体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承载居民就业的主要领域。在国内外疫情冲击及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稳住了企业、保住市场主体,就业才能稳得住,经济才能走得稳,民生才能有保障。广州作为经济总量超2.3万亿元的超大城市经济体,保市场主体在“六保”任务中具有重要地位。只有充分保障市场主体平稳运转,才能为广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提供坚实有力支撑。同时,从广州经济长期发展来看,稳经济增长的关键,仍在于更加有效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提高经济增长内在动力。

  今年以来,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广州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促进,建立复工复产“五个一”工作机制,及时推进实施稳增长“48条”、暖企“15条”、促消费“20条”、信用助企“9条”、科技“20条”、文旅“12条”、稳外贸“23条”等政策举措,对照世界银行标准优化营商环境,全力以赴惠企业、暖市场、扩投资、增动能、提信心,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面展开,生产经营活动加快恢复,市场主体稳步增长。据有关资料显示,今年1-4月广州新增市场主体13.02万户,其中4月份单月新增市场主体5.04万户,同比增长8.61%。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稳步攀升,全市市场主体突破242万户,显示出信心在提振、行业在复苏和经济在回升,市场力量在积聚,保市场主体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广州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及保住经济基本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但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广州保市场主体仍然在路上。

  多措并举靶向施策保存量扩增量

  目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国内疫情影响仍在持续,经济发展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使广州保市场主体及经济基本盘仍面临较大困难和压力,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经营困难,生存难以为继。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广州仍须多措并举、靶向施策,着力保住市场主体及稳住经济基本盘。

  一要精准落实好政策“组合拳”保存量。深入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出台的支持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促进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举措,加大推进落实好广州已出台的援企扶企政策措施,适时推进延长减税降费、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强化稳企金融支持、减免房租等相关支持新政,完善落实财政、信用、社保等配套支持政策,实施普惠贷款风险补偿和应急转贷机制,加大消费和投资力度拉动企业保订单,积极协调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尤其要针对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经营困难及生存压力,继续加大增加稳岗补贴、降低租金成本、帮助重塑信用、“无还本续贷”“银税互动”“欠费不停供”、激励消费需求等优惠政策举措,千方百计帮扶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和稳住经营。

  全面落实好“五个一”工作机制,全力帮助市场主体打通堵点、补上断点、解决难点,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售、大中小微企业全面协同复产达产及融通发展,全面提高复工达产效率。及时通过线上平台反映企业诉求、解答服务和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及时通过网站、手机APP、行业协会等宣传解读政策举措,把各项援企惠企扶企政策打包推送及落实到企业,推行“一门式”政策兑现,促进政策普惠企业减成本。

  二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扩增量。把市场主体评价作为衡量营商环境改革成效的唯一标准,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通过对办事系统和业务流程革命性的系统重构,深化整合跨部门的办事流程,推动业务流程简化优化,实现流程及环节再造再减,提高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标准,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和做法,扎实推进广州营商环境3.0改革落地见效,研究谋划营商环境4.0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行“一网通办”服务平台及实行“一件事”主题套餐服务,通过全程网办最大限度地压减企业办事的时间及成本,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

  尽快出台《广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形成稳定、透明、公平、可预期的制度安排及营商环境,打造全球营商环境新标杆,集聚国内外企业落户广州发展。探索实施新型监管模式,对企业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新经济企业实施“包容期”管理,持续扩大广州市场主体数量和规模。

  三要深化改革创新提质量。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引导土地、金融、科创、人才等资源向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倾斜,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得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扩大外商投资准入及保障其企业合法权益,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及提高发展能力。

  激发企业家精神,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发挥市场主体主观能动性,用好各项创新政策,及时适应市场变化,加强现有企业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增强抵抗风浪的本领。实施品牌、标准和质量强企战略,深入推进企业技术改造行动,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促进现有企业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深度融合,推动现有企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和绿色化,提升企业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及竞争力。

  抓住“新基建”“四新”经济发展及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大力培育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新一代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5G等创新型企业集群,促进企业抢占市场先机及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研究基地主任)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