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恢复跨省游,释放文旅业发展巨大潜力

吴志才 李涛 发布时间:2020-07-20 08:27:00 南方日报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显示,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可恢复跨省(区、市)团队旅游。这意味着国内旅游业即将迎来大规模复苏。疫情防控常态化,要着力推进文化旅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释放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

  推进文化旅游与科技治理相融合

  当前文化旅游业正处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开启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和数字化对于文化旅游创新和治理的重要引擎作用,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加强文化旅游科技技术突破。积极对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AR/VR等技术,融入到运营、服务、管理、体验、营销等文化旅游产业链各环节。特别是后疫情时期,要构建文化旅游智慧防疫机制,建立游客移动轨迹和游客关系图谱,更好地实现旅游“循数管理”和“数据决策”。

  创新文化旅游科技治理主体。激发科技管理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活力,培育文化旅游科技创新智库,对疫情之下文化旅游科技需求进行前瞻性研究,为产业发展、咨政决策与监督管理等提供支持。

  优化文化旅游科技治理制度环境。推动科技服务机构与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文化旅游科技成果转化,全方位加强国际文化旅游科技创新合作。

  推进文化旅游与乡村治理相融合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文化旅游要主动寻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政策对接方式,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示范推广旅游扶贫“造血”模式。制定特殊扶持政策,开展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等旅游扶贫项目建设,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扶产业稳就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精准发力突破瓶颈问题。创新人才下乡、资本下乡的专业服务机制,推动乡村旅游供给侧高质量改革发展,构建乡村振兴长效机制。

  有效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充分发挥旅游扶志、扶智作用,加大对文化旅游致富带头人的扶持与宣传,激发农民主观能动性,同步加强文化旅游创业帮扶与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推进文化旅游与生态治理相融合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理念认识、生产生活方式的一场深刻革命,而文化旅游是人类认识自然、发展生态产业、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

  加强生态资源价值认知。把自然教育内容纳入中小学课程,构建系统化自然教育与研学旅行体系,引导人们改变与自然相处的关系,与生物圈和谐共生。

  推动生态旅游供给侧改革。统筹开展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加强生态旅游人才培养,创新构建生态体验导向型的康养旅游、户外体育等开发体系,促进产业结构、消费方式的绿色转型,把生态旅游转化为文化旅游产业优势。

  坚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建立完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和终端处理设施,营造文化旅游美好生活环境。

  推进文化旅游与依法治理相融合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通过宏观政策或制度对文化旅游进行调节,有效对冲疫情影响,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增加文化旅游应急管理的制度供给。建立健全旅游风险评估与监测预警制度,完善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切实推动文化旅游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等相关行业标准或规范融合发展,系统做好风险防范前置工作,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加强文化旅游领域公共政策供给。统筹疫情防控与文化旅游发展,加大对文化旅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财政专项补助、金融税费支持,带动社会资金更多投向补短板、惠民生、促消费等领域。

  健全政策协同和落实机制。在应对疫情的同时兼顾经济整体运行和长期发展,把现有的惠民惠企政策落实到位,让文化旅游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群众。比如推进带薪休假制度落到实处,特别是要研究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助、劳动保障等制度安排,提高中小企业落实职工带薪休假的积极性。

  作者分别系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和研究人员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