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金力: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

金力 发布时间:2020-12-28 08:42:00 人民日报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加强基础研究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任务,要加大投入,创造良好科研生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持续不断做好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工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三五”时期,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国科技发展存在大而不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突破等问题。在新发展阶段,必须更加注重基础研究,以科技创新突破发展瓶颈。高校是我国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原始创新的主阵地。广大高校科研工作者要加强创新型研究,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为强化科技创新的人才支撑发挥关键作用。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型人才是加强基础研究、推进原始创新的主力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作为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高校要把基础理论的教学研究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度重视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把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融为一体,把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作为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研究一方面要遵循科学发现自身规律,以探索世界奥秘的好奇心来驱动”。好奇心是做好基础研究的出发点,也是能够持之以恒做好基础研究的动力源。拥有好奇心,才能让对世界的自由探索变为自觉行为,进而取得原创性突破。居里夫妇从数吨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氯化镭,源自对未知放射性物质的好奇;袁隆平培育出高产的籼型杂交水稻,因为他有着“禾下乘凉梦想”;屠呦呦发现全新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益于她对植物分类学的极大兴趣……古往今来,好奇心驱动着基础研究不断迈上新台阶。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首先要呵护好科研人员的好奇心,尤其是对青年研究者的“大胆假设”要给予包容,让他们从科学研究中收获乐趣,更好推开科研之门。

  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需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的主要内涵包括六个方面: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科学家精神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是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科研工作者不仅要自觉践行、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勇立潮头、锐意进取;还要做好“传帮带”工作,通过言传身教、以身示范,帮助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

  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需要增强创新主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不仅要教育学生遵循学术规范、坚持学术道德底线,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对标世界前沿、对接国家战略、对准社会需求,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敢为天下先。此外,还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加大对基础前沿教学研究活动的支持,为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搭建平台、营造氛围、提供空间。

  (作者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人才生态系统作用凸显 区域人才共享或成趋势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主动的战略资源。人才生态圈建设不仅要激励人才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行创新创造创业,更要保障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人才持之以恒地潜心研发。[详细]
  • 刘迎秋:民营企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为此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详细]
  • 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