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书秦:大力引导农业向绿色生态转型
日前,新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地位再次彰显。2021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往远处看,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从近来看,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对于开好局、起好步十分重要。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是绿色的现代化。文件第十二条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内容涵盖耕地保护、投入品减量、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态保护等各个方面,还首次对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长江十年禁渔作出了安排。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充分认识任务的艰巨性,保持战略定力,科学施策,用好市场和政策两只手,稳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要充分认识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艰巨性。“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猪肉供给一度紧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先后有十几个国家实行农产品出口限制,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十四五”时期稳产保供压力巨大,这对农业绿色发展构成严峻挑战。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往往是环保容易“放水”的时候,要咬住青山不放松,不能有松劲、歇脚的思想;另一方面,要妥善处理好短期保供给和长期可持续的关系,坚决防止旧账未还再添新账。
要尊重农业绿色发展的科学规律。推进绿色发展的本质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农业最基本的自然规律就是种粮食就会产秸秆,养猪就会排粪。针对农业生产产出的秸秆、粪便等副产品,在政策措施上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找到合理利用出路。此外,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阶段性,可划分为“去污、提质、增效”3个阶段:去污就是生产生活过程的清洁化,实现增产增收不增污;提质就是实现产地绿色化和产品优质化,通过完善市场实现优质优价;增效就是绿色成为驱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农业农村的多功能性逐步凸显,成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载体,绿色和发展相得益彰。
要充分应用市场手段。在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将产生三方面的红利:一是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投入品减量和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带来的减排红利,二是产品质量提升带来的产品红利,三是产地环境改善带来的生态红利。要以“产品—服务—功能”的眼光来重新衡量农业的价值,通过生态补偿、发展绿色农产品、农业产业链延伸等手段将以上红利变成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
要妥善利用政策工具。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要继续加强,支持的方向要更加绿色。要综合应用补贴、试点示范、工程项目等手段,引导农业向绿色生态转型。探索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与化肥农药减量、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和农药包装回收等行为挂钩,开展区域补偿试点工作。
-
考古学极大地延伸了中国历史轴线
考古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向历史纵深的探索拓展。距今5000年前后,中国大部地区的文化和社会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有的地区已经正式进入文明社会。[详细] -
数字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双循环”
依托数字技术,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搭建各类科技研发、工业设计、信息服务、众创空间等促进“两业”深度融合的共享与创新数字平台。 [详细] -
坚持用大历史观看待“三农”问题
我们需正确认识和把握“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