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新基建成为广东经济增长新引擎

杨新洪 发布时间:2021-03-23 08:11:00 深圳特区报

  与传统基建相比,创新驱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是新基建主要领域的“最大公约数”,新基建将是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智慧社会的主要建设内容,起到服务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引领作用。短期看,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有效化解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有助于稳投资、稳增长、促消费;中期看,新基建通过着力提升基础设施的水平,将助力缓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长期看,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有效释放我国经济增长潜力、提升国家竞争力、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在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的。2020年,加强“两新一重”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随后在陕西考察时又一次强调“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2020年7月出版发行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明确提到当前世界经济已经全面进入以创新驱动为特征的国际激烈竞争新格局,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力图抢占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的制高点。我国应当大力提高新技术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必须以新技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发展。从世界经济发展来看,新基建是中国未来参与全球经济运行新秩序和新规则的重要保障,也将为全球经济稳定提供压舱石和新增长动能。

  新型基础设施的时代内涵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定义和范围。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为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领域分为三大部分,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物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性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断随之变化。

  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相比,创新驱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是新基建主要领域的“最大公约数”,新基建将是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智慧社会的主要建设内容,起到服务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引领作用。短期看,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有效化解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有助于稳投资、稳增长、促消费;中期看,新基建通过着力提升基础设施的水平,将助力缓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长期看,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有效释放我国经济增长潜力、提升国家竞争力、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广东新基建发展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

  2020年,广东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751.60亿元,同比增长159.1%,占同期项目投资总量的3.0%,占比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分别拉动同期整体投资和项目投资增长1.2个、2.0个百分点。

  从构成看,信息基础设施占比超五成。2020年,广东信息基础设施完成投资431.10亿元,同比增长237.8%,占新基建投资的比重为57.4%;创新基础设施投资212.9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59.6%;融合基础设施投资107.50亿元,同比增长4.1%,总量、增速均低于信息基础和创新基础设施投资。

  新基建投资主要分布在珠三角核心区,粤东西北地区迎来爆发式增长。

  从投资主体看,新基建民间投资占比显著高于传统基建。

  新基建与传统基建带动经济方面的作用,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点。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涵盖的范围更广,产业领域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一方面具备技术迭代快、全球化程度高以及对行业赋能大等特点,能够有效推动行业创新、产业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提供和创造多种复合型技术和管理岗位,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不断取得突破,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差异化明显,应用场景众多,需要完整、系统、集聚融合的产业链与创新链,因此“新基建”项目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为广东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创造有利条件。当前,“新基建”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已在全省、全国范围内逐渐展开,开始深度改变社会治理、生产制造、民众生活等各个方面,同时也将更新、重组和调整世界前沿科技和高端产业格局。

  (一)新基建带动新经济发展,并成为拉动整体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2020年,广东经济主要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一季度和上半年经济分别负增长6.7%和2.5%,但在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就由负转正,并追平全国平均水平,走出“烟斗型”的曲线,其中新基建和基于新基建平台的相关行业发挥重要的促投资、保稳定的作用。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延续二季度扭负为正的趋势,继续稳步复苏。与此同期,基于新基建的互联网平台、现代金融服务持续向好。前三季度,广东数字经济、现代金融服务等蓬勃发展,经测算,互联网平台、现代金融服务同比增速均为两位数,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0.2和0.4个百分点。在新基建项目的带动下,前三季度,广东高科技产业投资增长4.3%,占同期制造业投资比重的32.3%。

  (二)新基建对经济效率具有积极影响

  当新型基础设施普及后,其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本深化效应和提高社会TFP(全要素生产率)两方面。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型基础设施相关产品价格将不断下降,会促使更多的企业进行新型基础设施产业链投资,在生产过程中用新资本取代传统资本,即进行了所谓的资本深化进程。这不仅增加了企业资本投入量,还提高了资本质量,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并增加产出。此外,作为一种通用技术,新型基础设施具备强大的技术外溢效应,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使用可显著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一方面,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带动一系列技术创新,并嵌入到各种类型的产品架构和技术应用中,提高企业组织管理效率。同时,新型基础设施还具备规模经济优势,为了卖出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产品质量,给消费者提供更加多样化和定制化产品,各企业都将逐步使用全光网、人工智能、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技术。在此情况下,当更多的企业使用新型基础设施时,那就会给已使用新型基础设施的企业带来收益,而这无需进行额外的投资,直接降低企业投资新型基础设施的成本。可见,新型基础设施的技术外溢效应融合了知识、规模经济和创新等多种要素,能够较好地改善各行业企业的组织架构、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本,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TFP。

  广东新基建发展的新机遇

  2019年,广东省政府出台《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将5G基站建设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着力突破5G关键核心技术、建设高水平5G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壮大5G产业;对用电用地、频率保障制定了相关措施,并统筹相关专项资金支持5G网络建设、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与示范应用。2020年6月,出台《广东省5G基站和数据中心总体布局规划(2021-2025年)》,规划了5G基站和数据中心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统筹调配数据中心能耗指标,强化5G基站和数据中心用电供应保障,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产业融合发展。10月,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2年)》,提出将高质量建设5G网络、打造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设施集群,推进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十大智慧工程。

  从行业看,新基建发展主要给以下行业带来新的机遇。一是通信行业:5G及需要以5G作为支撑的产业,如AI,互联网、智慧城市、电子政务、远程医疗、AR/VR。二是数据中心:ICT设备,包括计算机设备、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网络,用于信息及数据和互联互通,供配电为数据中心提供稳定可靠的动力电源支持系统;制冷,满足数据中心设备正常运转的要求。三是工业互联网平台:自动化、机器人、结合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生产线获得灵活性和高效率。四是人工智能:特别是以无人机、无人商店、人脸识别、无接触配送为代表的无人经济受到广泛运用。在智慧城市、智能医疗、智能驾驶、安防建设等开展关键应用研究。人工智能作为底层工具类技术,智能芯片、边缘设备、传感器等硬件,以及智能超级计算机、智能服务平台等都将成为新基建的热点项目。

  发展新基建的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统筹规划。

  在“十四五”规划中,应专题研究新型基础设施一揽子推进计划,构建人力、财力、组织、激励保障的长效机制,夯实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既要超前谋划布局,也要避免盲目铺摊子;既要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也要注重与传统基建补短板的协同配合;既要充分认识新型基础设施的前瞻性和外溢效应,也要结合各自区域特点和产业基础,探索合理有效的发展路径和重点领域。

  (二)加强应用导向,与产业发展形成同频共振。

  增强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前瞻性、实用性,注重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建设,支持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加大对民生领域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信息化短板建设力度;加快构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加强新兴交叉学科的科教设施建设;加快搭建重点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积极建设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试验验证平台和应用试验基地。

  (三)加强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

  进一步简化行政项目审批,加强项目决策与用地、规划等资源要素和建设条件衔接。定向精准扶持,对5G建设用电申请、电力增容、直供电改造、基站用电纳入电力市场化交易等方面给予支持,合理调整新型基础设施项目的能耗双控指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形成良性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以及与创新相容的人才激励机制。

  (四)加强改革创新,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中的作用。

  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找准政府和市场定位,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合理确定投资资格,不得变相设置各种准入门槛。继续优化财政投资方向和结构,形成良性投资循环;综合利用贷款、股权投资和债券融资等多种方式推进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满足适用于新型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需求。

  (作者系理学博士、高级统计师)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