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儒:科学护林,让绿色常在
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共有40.6亿公顷森林,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3。森林是人类的资源宝库,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同时为地球大部分陆地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庇佑之所。人类如何对待森林资源,不仅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成果,也将影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
当前,人们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森林生长在保护区内。然而,森林保护仍任重道远。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显示,自2015年以来,全球毁林速度虽有所减缓,但仍在持续,平均每年有1000万公顷森林被改作其他土地用途。在全球主要用于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生产的30%森林中,实际可利用的森林面积正持续减少,森林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面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需要更加科学地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
首先,要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具有多样性和生长发育的长周期性,因此要有系统性的顶层设计,遵循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现代森林经营原理,制定长期可持续经营管理计划。国际社会对此日益重视,目前已有20.5亿公顷森林制定实施了可持续经营计划,超过全球森林面积的一半。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需要遵守以下原则:一是以培育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的。如果实际情况不理想,就需要辅助一些人为措施,促进森林尽快实现合理的结构。二是模拟森林生长发育规律。森林是复杂的生态系统,有其生长、演替和物质及能量交换的规律。生长发育过程基本遵循连续覆盖(永远保持森林环境)、优胜劣汰、自然更新,应以此为参照,促进森林正向演替,缩短培育周期。三是分阶段制定经营计划。森林可持续经营贯穿于整个森林生命周期,需要针对每个阶段采取不同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其次,还要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根据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森林的功能可分为供给、调节、文化和支持等4类。为了更好地协调管理和发挥这些功能,世界上通行的做法是森林分类经营,即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对不同的森林类别和功能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其核心思想包括:在国土中划出少量土地发展工业人工林,承担大部分商品材生产任务,称为“商品林”;其次划出一块“公益林”,包括城市森林、风景林、自然保护区、水土保持林等,主要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再划出一块“多功能林”,兼顾发挥两种以上的功能。
2020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显示,过去10年间,亚洲森林面积净增益最高,其中中国森林面积年均净增加最多。多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一系列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森林城市、美丽乡村建设等行动,加快造林绿化的步伐。同时,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动了亿万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实施采伐限额管理和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制度,有效控制了森林资源消耗。中国森林资源总体上呈现数量持续增加、质量稳步提升、功能不断增强的发展态势。目前,中国森林面积达2.2亿公顷,约占全球森林面积的5%,其中人工林面积约8003万公顷,继续保持世界首位。
不过,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生态产品短缺仍是中国的基本林情,森林质量不高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未来还要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的严格保护和科学经营,实施天然林保护和修复制度,建立以森林经营方案为核心的经营制度体系,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和林产品供给能力,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
李雪:对“卡脖子”技术也应“建档立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详细] -
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