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佳斌:农业数字化转型红利亟待充分释放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我国“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中国战略的最佳契合点。我国农业数据资源丰富、农民对数字技术需求迫切、农村数字红利潜力巨大,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农业数据收集、加工、分析与处理能力,在产业平台撮合下加速信息畅通与互动,实现农业降本增效和价值链跃升。这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纵深意义。
“数字+农业”重塑中国农业产业化转型
伴随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广覆盖、手机等使用的便利化以及对移动互联生态的广泛参与,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网络接入性鸿沟加速消弭,互联网红利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加持催化下,农业数字化转型具备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势能。
一是促进农业降本增效。在前互联网时代,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经营分散,条块式的产业链条、羸弱的信息捕捉力以及低效的农村物流体系长期耗损着农业生产和交易效率,“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资源配置困境始终无法有效解决。依托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农资电商平台在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中沉淀了大数据资源,在后台分析处理后,既可为农资经销商提供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以及农户消费等数据服务,也可为金融机构的农业保险、商业贷款业务提供海量的农户交易信息,降低获客成本。
二是加快推动现有产业链价值链跃升。新一代数字技术为解构和重塑传统农业发展范式提供全新的发展逻辑,这在生产端体现得尤为明显。农业物联网通过掌握农业生产的实时在线数据,可以对农产品的农药、化肥、灌溉等要素投入提供检测闭环,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温度、湿度、光线和水分等智能管理,最大化挖掘动植物生长潜力和品质。自动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决策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等的加速发展,为构建全面感知、实时传输、智能决策为一体的农产品全供应链追溯系统强化了数字支撑。从下游看,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分析技术高效连接农产品市场供需两端信息,实现市场需求、库存和物流信息的动态实时共享,倒逼企业优化生产经营决策,向以销定产、品种优化的现代农业方向迈进。
三是催生农业生产性服务新业态。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下,农业分工愈加精细化和专业化,内置于农业生产链条的相关生产性服务环节逐渐社会化和市场化,农业生产性服务新业态不断涌现。例如,电商平台的崛起推动全国范围内的淘宝村风起云涌,“直播带货”“内容电商”等网购新业态向农村地区延伸,手机成为新农具、电商成为新农活,将物美价廉的农副产品带出“田间地头”。政府、企业和农业科研院所借助移动终端平台精准推送品种选育、种养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业科技等农技推广服务信息。
当前农业数字红利仍存巨大潜力有待深挖
整体而言,当前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数字经济释放的增长红利与大部分农户的生计联系较为薄弱,农业数字化转型面临发展潜力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一是农民数字素养和技能亟待系统提升。农民数字技能匮乏是制约农村互联网普及、分享数字经济红利的核心因素。数字应用技能不足,数字化增收能力弱,手机、电脑价值开发程度较低以及设备不足,均是农民群体在数字素养方面存在的主要短板。
二是农村数字基础设施亟待提档升级与数字人才供给不足并存。其一,部分农村网络基础设施铺设和运营成本高、难度大,企业投资农村宽带建设的积极性不强。正由于带宽不“宽”、信号不稳等问题,农村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电商、在线教育、农业生产等数字应用的接入性和普及性。其二,由于发展空间小,环境不乐观,一些电商企业、自媒体直播平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很难吸引并留住懂种养技能和农产品销售的数字专才。
三是农业消费互联网成燎原之势,但产业互联网刚拉开发展序幕。当前“互联网+”主要集中于消费领域,但农业数字化转型必须在生产领域有更大的变革与突破。
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思路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农业农村的数字化转型既要打赢消费互联网“上半场”,也要打赢产业互联网“下半场”,面临的挑战相对于二、三产更加艰巨复杂。为此,应把握数字经济重塑农业发展新趋势,在数字赋能农业过程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要系统完善农民数字素养培育体系。整合政府、企业、学校、社会机构等各类资源共建数字乡村,耐心培养知农爱农、懂数字会经营的数字型人才。升级换代农村的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的硬件数字设备设施,开设数字技能培养课程。大力实施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农民工、留守妇女等群体的电子商务、网络直播、普惠金融等培训,以及面向农村中老年群体的电脑、手机使用技能培训。
二是系统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综合服务体系。首先,因地施策提档升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部分偏远乡村的建设重点仍应集中于底层互联网联通与民生资源提供,以保障城乡“数字机会”的公平。在具备基础条件和现实需求的乡村加速布设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新基建,满足农民生活、农业生产日益增长的数字化需求。要将先进的数字技术下沉到“田间地头”,与农林牧副渔业深度融合与创新。其次,完善农业数字综合服务体系,健全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供给主体,市场力量为重要补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广泛参与的协同服务体系,个性化、智能化推介农业科技、信贷保险、病虫害、农机及产品销售等生产性服务信息给广大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
三是以工业化和信息服务化思维促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农业数字化转型存在两种相互依存的发展路径:第一,遵循工业化逻辑,强化对传统农业生产的技术性改造,以追求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济效应。第二,以信息服务化重塑农业产业价值。数字化的农业生态需要加工“农业数据”这一新生产要素,把数据变成农产品和品牌价值的一部分,发挥数字便捷化、敏捷性、互动性优势,以实现农业生产策略、农产品流通与零售、支付和融资等功能增值,切实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为此,政府需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数字化改造。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
-
盛朝迅: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详细] -
李国祥: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应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抓好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生产供给,继续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坚强支撑,为食物消费升级提供更好保障,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