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姚洋:鼓励创新需辩证分析技术泡沫

姚洋 发布时间:2021-07-01 09:51:00 环球时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上有一种说法:由于技术进步速度下降,全世界将进入一个“长期停滞”阶段。然而,近十年来,人工智能、太阳能和电动车三项技术趋于成熟,世界经济极有可能在它们的带领下进入一个长期扩张阶段,而且,中国将在其中起到引领作用。

  第一个技术是人工智能的应用。2016年“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人工智能还是非常小众的技术;在此之后,人工智能的成本大幅下降。后者与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应用有关。中国的应用场景非常多,产生海量的数据。人工智能并不会思考,必须用大量的数据去训练它,它才会变得“聪明”,而中国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人工智能已经给很多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第二个技术是新能源。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性议题,我国也提出了“双碳”目标。然而,要实现“双碳”目标,特别是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任务非常艰巨。尽管减排是每个行业的事,但降低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比例,代之以可再生能源,是重中之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已拥有全世界1/3的光伏装机容量以及3/4的光伏组件生产,太阳能发电成本也已降至与火力发电同等水平。

  第三个技术是新能源汽车。未来20年,淘汰燃油车将成为世界性趋势,很多国家已经制定了时间表。燃油车的替代产品是电动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我国有世界领先的电池企业,国产电动车销量已经占到全世界的30%至40%,而国产燃油车销量只占10%。一些领先型国产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可以达到700公里以上。而且,在同等技术条件下,国产电动车的成本比欧洲电动车还要低。10年之内,中国极有可能会像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汽车制造业一样,大量出口电动车。

  纵观过去200年的历史,世界经济扩张的长周期都是由成熟新技术引领的。成熟新技术的标志,除了“新”以外,还必须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或很强的产业带动作用,并且价格降至足够低的水平。上述三项技术都具备这些特点,因此有理由相信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扩张周期。大概从宋朝算起,中国将第一次重新站到世界技术的前沿,而且在产业应用方面引领世界。尽管中国在最前沿科技方面落后于美国,在基础材料方面落后于欧美日韩等国,需要更多的知识、资本和技术的积累。但是,在中间技术以及高技术应用领域,中国已经走到世界前沿。

  这些领域的代表是一批隐形冠军企业。它们的产销量和技术都实现了世界领先。把产销量做到世界领先并不是难事,因为中国的市场很大。把技术做到世界领先更难。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共同点是,一开始利用我国劳动力、土地价格方面的优势,迅速占领市场,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开始加大研发投入,最终走到世界技术的前沿,此时,国外竞争对手基本上已被打败。

  我国的研发投入已经接近美国的2/3,但在基础科学方面的投入与美国的差距较大。基础科学投入占我国全部研发投入的6%,而美国超过11%。要全面缩小与美国在高科技前沿领域的差距,需要等到我国的世界50强高校数量达到美国的2/3以上。

  在基础材料方面,资金是第一位的,因为新材料的试验费用非常高。在诸如硅基芯片这类技术路线很明确的领域,我国可以发挥体制优势集中资金进行试验,寻求突破。

  但是,绝大多数领域的技术创新还是要靠市场。市场搞创新,就可能出现科技“泡沫”。比如19世纪末的“自行车泡沫”。十几年前,我国开始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投入,不少项目烂尾,包括我本人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对此有诸多批评,但现在看来,我们都错了。也是在十年前,我国开始上电动车项目,一是为摆脱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二是为弯道超车,提升我国的汽车产业竞争力。电动车行业随之出现了一些“泡沫”,也出现了骗补现象。当时批评声音也很多,但现在看来电动车补贴政策基本是正确的。

  科技创新、特别是从0到1的创新,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美国与德国、日本的对比就是很好的例子。美国拥有全球最发达的资本市场,最具创新力的企业;反观德日,尽管它们的企业也能够创新,但却没有一家全球领先的创新公司,这不是个偶然现象。相比于银行,资本市场的最大优势是具备灵活性,为高风险的前沿创新找到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为了激励投资,全社会的投资回报必须能够覆盖全社会的投资成本,但因为前沿创新的成功概率很低,那些成功的创新回报率就必须非常高。资本市场参与者都在寻找成功的创新项目,因而就会形成金融“泡沫”。中国要在前沿科技创新方面追赶美国,就应该对此有心理准备。(作者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