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创造良好科研创新环境
建设科技强国,人才是关键,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是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尊重人才,“加强对科研活动的科学管理和服务保障,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创新环境”。
从形势和任务看,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我们必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是题中应有之义。从科研规律看,无论是探索未知的基础研究还是攻坚克难的技术开发,都属于困难重重、复杂缜密的脑力劳动,具有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等特点,很难做到目标明确、路径清楚、进度可控。面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形势,只有进一步为科研人员减负、放权、赋能,才能充分释放创新动能,加快推进科技强国建设。
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创新环境,要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放权力度,把为人才减轻不合理负担的要求落到实处。一方面,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破除束缚科学家手脚的繁文缛节,遵循科研规律。另一方面,要通过体制、机制的优化设计,引导和激励更多科研人员投身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创新环境,要健全完善科研评价制度体系。要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全面准确反映成果创新水平、转化应用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破除“以帽取人”之风,做到“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要健全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加紧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让领军人才脱颖而出、挂帅出征,让有真才实学的青年科技人员施展才华、有用武之地。要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能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创造性活动。
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创新环境,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氛围。钱学森曾说,“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宽容失败,才能鼓励探索、激励成功,有助于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活力。当然,失败的背后,应该是遵循客观规律,付出了艰苦劳动,留下了经验教训,更是把失败转化为再努力的铺路石,由此才能永葆创新激情,继续攀登科学高峰。
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创新环境,要强化对科技研发全方位保障。多站在科研人员角度设身处地考虑问题,让科研人员付出得到合理回报、体现应有价值。社会各界需要努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强化政策规划引导,让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活动中解放出来,心无旁骛做研究,一定可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为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
岳奎:坚持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详细] -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详细] -
熊海峰: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是“一体两面”
近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的相关规划,这是推进大运河文化建设的又一重要战略部署。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