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推动实现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

宋宗宏 发布时间:2021-12-06 08:39:00 南方日报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面临新主题、新目标、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准确把握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时代背景与实践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精准推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面临新的实践要求

  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全新的实践要求,必须更加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和整体性,更加体现党的根本宗旨和共同富裕本质要求,更加注重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更加体现安全发展。

  更加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和整体性。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实践越来越丰富和复杂,呈现出越来越强的综合性、动态性和系统性特征,既有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又有各地基于自身需要推出的地方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突出表现在空间尺度范围的交叉重叠、层次结构的交织渗透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要从系统观念和全局出发,更加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和整体性,不仅要全面推动东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共同现代化,还要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和整体性,推动不同区域之间加强各种形式的合作,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要素资源,促进经济合理分工。

  更加体现党的根本宗旨和共同富裕本质要求。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更加体现党的根本宗旨和共同富裕本质要求,把推动各区域共同实现现代化和共同富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更加自觉主动地解决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推动发展成果由各地区全体人民共享。

  更加注重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畅通无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的空间落实,各地区基于自身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强化优势互补和分工合作,有利于推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促进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更加体现安全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安全问题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强调要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新发展阶段的区域协调发展,也要更加强调安全发展。

  推动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

  新发展阶段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着力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一是细化、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实施差别化空间调控政策。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顺应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分类提高城市化地区发展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向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集聚,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划分政策单元,对重点开发地区、生态脆弱地区、能源资源富集地区等制定差异化政策,分类精准施策。

  二是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牵引带动全国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北京副中心和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推进上中下游协同联动发展,加强全方位对外开放。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重点领域制度创新、机制对接和规则衔接,推动创新要素、人员、货物等高效便捷流动,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能级。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提高长三角地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和辐射带动全国发展能力。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三是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提高精准施策水平,支持各区域板块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加快重点突破,促进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为重点,增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加快打造一批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带动全国经济效率整体提升。

  四是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激发各地区协调发展内生动力。建立健全区域战略统筹机制,更好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共同发展。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消除区域市场壁垒,加快破除阻碍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充分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区域合作互助机制,推动重大区域、城市群、流域上下游、省际交界地区探索建立区域合作、共建共享的新机制,优化东西部对口支援区域互助机制,不断提升区域合作层次和水平。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