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凌:冷静看待SWIFT的“金融核弹”效应
当地时间2月26日晚,欧盟委员会宣布,欧盟、美国等已就将俄罗斯多家银行排除出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系统达成共识。欧美等国达成的共识,在国际上引起迅速反应。到底应该怎样看待事件本身和预期?大部分评论都将切断同SWIFT系统联系的制裁措施称之为“金融核弹”,但也有分析师提请市场人士注意,此次启用的金融制裁并不具有金融核弹的威力。
我们首先注意到,欧美显然知道启用切断俄罗斯与SWIFT联系的重要性,但对此举的犹豫也是显而易见的。虽然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英国等极力推动,但将俄罗斯踢出SWIFT本身会在现有国际金融体系产生连锁反应,不同的国家受到的伤害可能差别很大,分歧犹豫是必然的。尽管政治家可以图一时之快,但金融家要评估推演,最后是否发生取决于交流程度与决策者的冷静程度。华尔街金融分析师指出,从金融制裁来看,俄欧围绕能源贸易投资建立起来的金融网络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切割,过于严厉的金融制裁措施或将使欧洲和美国遭到反噬。
其次,经过反复权衡与精心设计,即将推出的制裁措施不是将俄罗斯全部银行踢出SWIFT,而是“选定的”(the selected)俄罗斯银行被剔除出SWIFT,因而其制裁性质并非媒体解读的那样“毁灭性”制裁。更有分析指出,如今SWIFT可能只是一个消息传递系统,有它,结算会方便很多,但没有它,交易也是可能的,只不过稍显笨拙。此举只能给俄罗斯带来麻烦,无法达到“铁幕”封锁效果。
再次,SWIFT作为“金融核弹”发挥作用是有基础,这个基础并非技术原因,而是货币基础。“SWIFT系统只是金融信息传输平台,仅仅是美国、欧盟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的一部分。跨境汇款除了需要建立金融信息传输系统外,还需建立资金结算系统和清算系统,更需要有稳定的、在国际上广受欢迎的结算货币。美国和欧盟金融制裁的威力,根源在于美元、欧元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也就是说,“金融核弹”威慑力仅靠SWIFT是不够的,欧美既担心轻易使用“金融核弹”将迫使心存恐惧的国家构建相应的替代体系,SWIFT的核弹效果就会下降,也担心美元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受到影响,使得SWIFT这个“金融核弹”无能量基础,而其他货币的国际地位乘机崛起,SWIFT替代系统就有充足的能源来抗衡。据媒体披露,自2001年以来,美国已经对俄罗斯实施了100多次制裁。长期制裁下,俄罗斯悄悄建立起了坚固的金融“盾牌”,积极推行“去美元化”,削弱美方制裁的威慑力。
未来SWIFT的“金融核威慑”前景如何?目前放眼全球可以替代SWIFT的为数不多,数字货币及其基础技术也被称为对SWIFT的威胁,但他们距离真正取代SWIFT还很遥远。虽然如此,我们也注意到有几点事关未来SWIFT命运的迹象不容忽视:
一是自身的安全性。媒体披露,曾经发生过多起试图通过SWIFT上的虚假信息打劫金融机构的行为,其中一些成功了。最著名的当属2016年的孟加拉央行大劫案,当时黑客侵入了SWIFT并诱骗纽约联储转账,造成孟加拉央行损失了8100万美元。SWIFT强调自己的网络并未遭到破坏,但该机构后来通过对成员机构的强制性和咨询控制措施加强了更广泛行业的安全性。二是技术革命的影响。有分析称,欧美此举或促使俄罗斯银行以比特币或其他加密货币进行更多交易,这可能会削弱美国控制国际支付的能力。三是丧失中立的后果。SWIFT自称是非营利性组织,亦声称立场中立,事实却是,已经被美国控制。尤其是“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根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利法案》,授权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可以从SWIFT调取“与恐怖活动有关的”金融交易和资金流通信息。四是美国的隐忧。由于欧洲的大部分能源供应来自俄罗斯,短期内无法改变这个格局。一旦切断SWIFT,会将俄排除在大多数国际金融交易之外,俄罗斯将无法与多数欧洲国家进行能源结算,欧洲与俄罗斯的能源交易只能去美元化,因此担心动了SWIFT,可能将是美元霸权瓦解的开始。所以美国和欧盟也没有说明俄罗斯哪些银行将被切断与SWIFT的联系,这可能也是一些美国官员对完全切断俄罗斯与SWIFT的联系持保留态度的深层原因。
(作者系中国建设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
-
董一凡:欧洲创新还需“战略自主”加持
这种趋势也体现在企业分布上,比如欧洲近1/5的独角兽企业以及欧洲估值前十科技公司中的四家,都是金融科技公司。[详细] -
望海楼:欧洲缘何对一带一路热情渐高?
继习近平主席3月下旬对意大利、摩纳哥和法国成功进行国事访问之后,4月8日至12日,李克强总理将赴欧举行第二十一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第八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并正式访问克罗地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