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丁元竹:社会建设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丁元竹 发布时间:2022-03-31 08:56:00 经济日报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新时代在社会建设上的实践、成就和经验,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就是增进民生福祉。社会建设搞得好不好,关键看人民满意不满意。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这就要求必须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

  二是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些年来,无论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是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都体现了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办好民生实事。

  三是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体系加快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通过党建引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把完善基层治理建立在满足基层群众生活需要基础上,建设简约高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发挥基层社会治理在应对突发性事件中的基础性作用等,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 作者:丁元竹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