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吕遊 发布时间:2022-06-22 09:16:00 经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向度、发展路径,对于新征程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向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构成及其关系进行了深刻论述,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们强调的文化自信,就是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有机整体的自信。中国共产党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回望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等,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本方针,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传承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顽强拼搏,战胜困难,夺取胜利。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传承革命文化,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过许多革命老区考察,看望老区人民,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这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创新是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到新的历史高度,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生机活力不断涌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路径

  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新的赶考路上,我们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也是新征程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思想,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最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挺起民族精神脊梁的战略支撑。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行动,使之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深度融合,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习惯。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大意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要围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以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为目标,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事业要坚持为了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满足人民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同时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要贯彻落实《“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催生新发展动能,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切实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面向国际社会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就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秉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理念,深入开展同各国文化交流合作,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让世界共享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