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实融合”推动制造业提速换挡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制造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正站在关键路口。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加快演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加速融合,不仅深刻改变产业形态边界和企业组织形式,也在重塑制造业要素禀赋格局。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下,我国制造业亟待升级迭代,加速构建形成现代化的制造业体系。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要求。要看到,我国制造业总体上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产业大而不强、宽而不深,重点产供链存在“卡点”“堵点”,企业竞争实力有待提升,产业生态有待优化。构建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强化创新驱动、提升产供链竞争力、实现安全可靠增强韧性,是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总体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要求,也是制造业实现提速换挡、提质增效绕不过去的一道“槛”。
当前,我国制造业处于“爬坡过坎”“将强未强”的关键时期,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要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动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加快推进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建设,夯实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
聚集产业、企业和生态三方面关键领域,重在提升现代化制造业体系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在产业发展布局方面,优化产业结构是构建现代化制造业体系的基础。要推动制造业体系优化升级,改造优化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打造结构合理、协调发展、动能持续的制造业体系。在企业发展方面,企业是构建现代化制造业体系的主体,企业强,产业才能强。要瞄准世界500强,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大力支持发展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具有产供链掌控力和生态影响力的“链主”企业;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力争在细分领域涌现更多“隐形冠军”;支持大中小企业强化产供链合作,实现融通发展新格局。在生态发展方面,产业生态是构建现代化制造业体系的“土壤”。要对标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布局推进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推动更多资源向制造业聚集、更多政策向制造业倾斜,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营造制造业稳定发展的环境;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统一大市场体系,优化制造业发展的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强化产业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经贸新规则制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聚集创新、安全和融合三方面核心要求,才能有效提升现代化制造业体系的竞争力和持续力。创新是现代化制造业体系的根本要求。要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基础研究,力争实现更多“0”到“1”的突破,确保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持目标导向,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要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供更多关键共性技术;要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安全是现代化制造业体系的根本方向。要补齐短板,围绕集成电路等卡脖子领域,鼓励企业开展上下游联合攻关,尽快实现产业化突破,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要着力锻造长板,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动力电池、通信设备等领域打造一批“杀手锏”产品,丰富我国战略竞争工具;要夯实基础,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夯实现代化制造业体系的根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融合是现代化制造业体系的根本路径。要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数字化,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推动制造业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努力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推动数字产业化,做强做大数字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强化研发设计服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通过研发设计提升制造业产品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品牌化发展水平。
(作者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推动中国制造做优做强
近期,上海、广东、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围绕稳定和扩大制造业投资先后作出部署,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发广泛关注。 [详细] -
金碚:提升制造业竞争力要有新思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过去一年,全年基础设施、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9.4%、9.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消费收缩缺口。 [详细] -
这就是信心|赞——这些“中国制造”成出口爆款
随着一季度多项经济数据的陆续发布,2023年,中国经济在开局之季再次展现出整体向好的发展态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