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绘就美丽中国建设新画卷

吴德进 发布时间:2023-08-17 08:40:00 光明日报

  8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国生态日,这个首创性、标志性的纪念日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展现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美好愿景。18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彰显了人的价值和生态价值、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的辩证法则。今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我们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方向。近十年来,中央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重要文件,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等多部生态环境相关法律得到制定修订,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责任制度不断完善,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搭建起了“四梁八柱”。

  创新生态制度,擦亮生态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一系列重大制度安排和决策部署引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夯实了美丽中国的生态根基。近年来,“苍穹巨灵”在各地纷纷现身,成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的生动注脚,折射着越来越殷实的生态“家底”:“鸟类王国”福州闽江河口湿地活跃着黑脸琵鹭,“微笑天使”长江江豚频繁现身长江,东北野生动物保护区虎豹频繁公开亮相,生物多样性的美丽画卷在神州大地铺展,处处都有好风景。

  注重发展质量,提高生态成色。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省余村考察调研时强调,“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良性发展是生态保护的内在要义,也为生态保护提供坚强有力的基础。近年来,各地结合地方生态环境资源和经济资源,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绿色属性,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经济。让山水绿起来,让人民富起来,随着生态产业的发展壮大,“绿水青山”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加协调。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正向着绿色低碳加快转型,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实现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实现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有了绿色底色的支撑加持,经济发展的底气更足,现代化建设的质量更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

  共建命运共同体,共享生态本色。中国在大力加强自身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提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中国主张,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签署、生效、实施,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助力沿线国家低碳可持续发展,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清洁美丽世界。中国不仅以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效为全球生态保护作出巨大贡献,更为全球环境治理注入中国智慧,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我们必将绘就美丽中国建设的崭新画卷。

  (作者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社会科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