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化”转型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具体到工业战线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广州为贯彻落实“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战略部署,以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提升为路径,以实现新型工业化为目标,结合标杆试点示范项目打造、典型场景建设、示范园区建设和平台服务商孵化等,推动制造业企业加快向“四化”转型发展。
制造业“四化”转型的逻辑机理
面对新形势和新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的“绿色智能”产业变革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增长的新旧动能转换创造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数字化转型整体推动制造业向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不仅在宏观层面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而且在微观层面上提升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配置效率,在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增加产品附加值。
推动传统制造向个性化定制化转变。在物联网时代,不仅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和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数字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智能产品的实现。智能产品实现了数字信息与物理实体的有机融合,同时,制造业企业也可以通过追踪智能产品的消费端数据来获取顾客行为偏好和需求趋势等信息,从而实现工业产品设计与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实时精准对接。
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传统生产制造与管理过程难以实时获取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工艺、质量、库存、进度等数据,而智能制造可将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到产品制造的各个环节,实现无人操作、精益生产与管理,使得生产更及时精准,管理的动态性和敏捷性大幅提升。
推动传统产品向智能服务转变。通过数字化过程提升传统工业产品的智能性和可控性,实现产品实时状态的监控与追踪。智能服务不仅能够提供远程故障诊断和在线技术服务,还能够通过识别其自身的状态变化和监测外界环境,实时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和互动反馈,有效提高企业智能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
广州推动制造业“四化”转型的优势
政策引领作用突出,提供强劲动力。广州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数字化转型、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加快智能制造发展的指导性政策和文件。在印发《广州市培育“四化”赋能平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之前,已先后发布《广州市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广州市深化工业互联网赋能 改造提升五大传统特色产业集群的若干措施》等数字化转型政策,为推动制造业“四化”转型持续加力提效、注入强劲动能。
数字基础设施完善,奠定坚实底座。广州是首批开展“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的城市之一,也是全国第三大“互联网产业”城市。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市光纤接入端口超千万,5G基站建设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是全球用户数量最多、利用率最高、应用范围最广的超算中心之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规模居全国前列,为制造业“四化”转型创造良好条件。
产业发展根基坚实,创造实践场景。2022年,广州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4.1%,连续两年企稳回升。制造业结构丰富多元,形成“万千百”规模化产业链群梯队,其中既包括箱包皮具、美妆日化、纺织服装等传统制造领域,也包括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软件和信创、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一众产业为制造业“四化”转型创造了丰富的应用前景。
推动制造业“四化”转型的几点思考
广州制造业在“四化”转型方面固然有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瓶颈。例如,行业之间“四化”转型成熟度不同,深度实现“四化”转型的企业占比偏低,部分制造企业面临“不会转”“不想转”“不敢转”等难题。因此,推动广州“四化”转型可以从以下方面发力。
实施园区数字化转型工程。强化园区政策引导,深化制造业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认识。例如,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聚区推动“四化”转型工程,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发展。通过“园区+平台”的方式,引导重点制造业园区制定数字化转型总体工作方案,加快内外网升级和数字化改造,通过平台实现全产业链的无缝链接和资源信息共享,形成良好的园区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推动区域整体数字化转型。
实施龙头骨干企业引领工程。率先支持纺织服装、美妆日化、智能家电、珠宝首饰、食品饮料等五大产业集群的龙头骨干企业实施“四化”转型示范项目,打造行业应用场景。推进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集成化应用、互联网“双创”等新模式的应用,将数字化转型经验转化为标准化解决方案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辐射推广,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提高产业链协作效率和供应链一体化协同水平。
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工程。推动实施分类改造,提供制造业中小企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四化”转型解决方案。推动制造业中小企业实施低成本、快部署、易运维的数字化改造,引导细分行业的中小企业参照改造样板,“看样学样”。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软件服务包推广应用,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
实施“行业大脑”培育工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市场化社会服务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作用,打造产学研用联合体,组建专家智库,为制造业“四化”转型提供科学指导。加大“招大引强”力度,遴选优秀服务商分行业建立资源池,培育一批专业能力强、运营模式好、带动作用强的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实施基础设施提质工程。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工业软件企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科研院所等联合组建工业软件联盟,开展工业软件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解决方案集成,推动工业软件协同创新。推动先进工艺、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深度融合,提升现有装备数字化水平和智能装备品质。加强工业领域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提升企业数据管理能力,提升数字化基础支撑力。
实施绿色制造协同升级工程。加快工业绿色发展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应有之义,也是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实施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实现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升级。聚焦“双碳”目标,围绕单位GDP能耗强度、规上工业能耗增速等控制性指标,构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推进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
(作者顾乃华系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博导;陈新宇系暨南大学“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如何理解新型工业化
杜传忠: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详细] -
准确把握新型工业化的时代内涵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升级,支撑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要素条件和外部环境深刻变革。新时代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既遵循工业化一般规律,又立足国情,具有特殊的时代内涵。[详细] -
准确把握新型工业化的时代内涵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改变着工业生产函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升级,支撑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要素条件和外部环境深刻变革。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