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我国在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赢得发展主动权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与明确的行动指南。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整体表现低迷、外需疲弱的背景下,2023年我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仍取得了进一步的突破。2023年我国货物出口总量稳定,在服装、家具和家电“老三样”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以锂电池、光伏产品和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成为外贸增长新动能。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当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新质生产力将成为未来全球竞争的重要领域。我们要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首先,通过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提供条件,有利于积极扩大进口,引进先进的生产要素,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加快发展贸易新模式新业态。当前,服务成为生产力的重要构成是社会分工深化的结果,生产性服务业镶嵌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对全球产业链具有重大的控制性影响。因此,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在全球化时代,生产要素跨境流动和科学技术的国际交流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路径。要通过高质量的“引进来”和高水平的“走出去”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支持科技、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广泛吸收人类文明和创新成果,为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新动能。
其次,通过进一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培育新质生产力。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在继续推动要素与商品流动性开放的同时,更需进一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在经贸领域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与国际对接,对外开放的重点由边境向边境内延伸,开放与改革进行更加深度的融合。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对外开放新高地,更好地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试验田作用,强化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兴领域规则探索,勇于对标国际先进规则进行先行先试,探索构建高标准服务业开放的制度体系,持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与执法体制。对外开放由释放要素流动性转向支持研发和创新的开放制度构建,产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为形成强大的新质生产力提供先进制度保障。
最后,通过深化国际合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发展基础。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各共建国家的资源禀赋优势,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赢;加快建设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贸易和物流大通道,进一步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并推动WTO进行必要改革;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进一步完善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通过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与国际高标准规则交流互动,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体系,实现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同步发展,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环境基础。
开放是创新的最佳土壤,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要敞开大门用好全球创新要素资源,加强各领域国际合作交流,通过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新力量。
(作者系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山东财经大学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详细] -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从实际出发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详细] -
新质生产力:核心内涵与生成逻辑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