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

发布时间: 2025-02-10 11:41:00 来源: 西藏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时代新人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和文化自信,可以有效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全面能力、创新精神和文化自信的时代新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历史观、科学思维方法、辩证规律以及修身养性思想,对于塑造时代新人的价值观、历史意识和独立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实践指导。

  “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辩证思维和处世哲学

  “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辩证思维意味着在处理社会挑战时,时代新人能够从多个维度来审视问题,考虑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这一哲学观念鼓励接纳多元文化,尊重不同观点,使他们具备开放的文化视野。通过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积累全球经验,拓展国际视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传统文化中的处世哲学启发时代新人价值追求上超越个体利益,引导时代新人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公益,为社会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通过对时代新人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形成历史自觉,坚定责任和使命,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付诸实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问题导向和执着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仅表达了深刻的问题导向和执着精神,同时也承载着对培育时代新人价值和作用的深远意义。它蕴含的精神特质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刻的渊源,如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执着追求等,这些特质在历代仁人志士的阐释中得到了系统而深刻的发展。“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强调了为国家和公众利益而忘记个人私利的高尚品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强调了为事业奋斗至极限,无私无畏的精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为民族和历史留下光辉业绩的决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了政治家应该首先关心国家的困难,然后才考虑个人享乐。“位卑未敢忘忧国”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表达了对国家命运负有责任的使命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强调了在民族危机面前,个人利益不可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坚持问题导向研究对培养时代新人的意义至关重要,它提供了解决人民生活、改革发展、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这种问题导向的意识和执着精神共生共存,激发了时代新人的积极进取心,鼓励他们投身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为解决社会问题和国家问题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正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精神在当代的延续和体现,为时代新人的培养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动力。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系统观念和前瞻性思考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一哲学观念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系统观念和前瞻性思考,为时代新人形成科学思想方法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意义。这一观念对于解决当今复杂的社会问题至关重要。例如,许多现代社会问题需要多领域的协作,而“万物并育”的理念激发了时代新人寻求跨学科解决方案的意愿。观念中的“全面发展”鼓励人们不仅要关注个人利益,还要考虑社会、环境和未来世代的利益。这一观点与可持续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相契合,提醒时代新人要平衡不同利益,推动社会的综合进步。另外重视规律性对于前瞻性思考至关重要,只有了解事物的内在逻辑发展规律,才能制定准确的预测和科学的决策。这种规律性思考方式也有助于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社会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最重要的是,这一哲学观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历史渊源。从古代的儒家、道家哲学,到现代的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强调了这一观念的重要性,这为时代新人提供了丰富的学术和实践参考,强化了这一观念在当代社会中的有效适用性。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哲学观念有助于涵养时代新人科学思想方法的形成,为他们提供了系统性思考、前瞻性思考和全局性谋划的科学方法。这一思想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的精华,为解决当今社会的复杂问题和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编: 贾春玲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