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旅游

西藏进入雷电高发季节 专家支招如何预防雷击

查日 发布时间:2018-06-28 14:03: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而西藏属我国雷电高发地区之一,每年汛期又是西藏雷灾事故多发频发期,记者日前从西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了解到,今年6月以来,西藏已发生2起雷击事故,造成2人死亡。随着7月、8月、9月雷电高发期的到来,雷灾危险也随之增加。那么,雷电到底是怎样形成的?雷电的危害有多大?雷雨季节到底如何预防雷击,遇到雷击又该怎样避险呢?就这些公众关心的问题,日前西藏自治区气象局防雷专家接受采访并给大家传授防雷“秘籍”。

  雷电是大气中剧烈的放电现象

  雷电是什么?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据西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雷电防御工程师许永彬介绍,雷电是大气中发生的剧烈放电现象,具有大电流、高电压、强电磁辐射等特征,它的发生前提一定是大气中有积雨云形成的强对流活动。积雨云在形成过程中,某些云团带正电荷,某些云团带负电荷。它们对大地的静电感应,使地面或建(构)筑物表面产生异性电荷,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不同电荷云团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强度可以击穿空气。云对地的先导放电是云向地面跳跃式逐渐发展的,当到达地面时(地面上的建筑物,架空输电线等),便会产生由地面向云团的逆导主放电。在主放电阶段里,由于异性电荷的剧烈中和,会出现很大的雷电流,并随之发生强烈的闪电和巨响,这就形成雷电。

  那么,雷电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呢?

  许永彬介绍,雷电对于人类的危害一般分为3种:直击雷、雷电波侵入和雷电感应。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中建筑、树木、大地、防雷装置或人畜,轻者人畜击伤,重则击死;雷电波侵入是指雷电对架空线路和金属管线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雷电感应是指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以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而损害设备。

  许永彬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对微电子设备的依赖越来越强。从企业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各行各业的数据库系统,到日常的上网设备、太阳能热水器、电视机等都离不开微电子设备,而雷电感应最大的“攻击对象”就是这些微电子设备,常常带来巨大的间接损失。

  “但目前人们对这种隐性雷电灾害的认识还不高,不少人没有意识到要防护,该怎么防护。特别是不少居民小区,人口密度和电子使用密度大,不做好相应的防雷工作,是非常危险的。”许永彬说。

  西藏属雷电高发区 农牧区仍是重灾区

  “一般来讲,积雨云多的地方,雷电现象也相应地多,西藏全年都可出现积雨云,属全国雷电高发区之一。”许永彬说,西藏雷电频次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全年雷电主要集中在3月至11月,高发期在7月至9月,占全年雷电频次的50%以上。

  据了解,西藏每年监测到的闪电条数约4到10万条,主要集中在拉萨市辖区、山南、昌都、日喀则东部、那曲东部。其中,那曲、拉萨、山南年平均雷暴日数分别高达85.2天、68.9天、57.3天,是同纬度雷暴日数的1到1.5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异常,西藏雷电天气呈多发频发趋势。” 许永彬举例说,仅2017年气象部门监测到的闪电条数高达73600多条,收集到的雷灾事故有21起,致5人死亡、3人受伤,而且90%的雷灾发生在农牧区。今年已发生的2起雷击致死事故,也都发生在农牧区,农牧区已成为雷灾事故的重灾区。

  许永彬认为,农村雷击伤亡事故多发,客观上主要存在三大原因:一是农村牧区高层建筑少,在相对空旷地方活动的人体更容易遭受直击雷的危害;二是农牧区房屋普遍建在地势相对较高的空旷地带,而且随着农牧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器设备增多,但房屋本身又“先天不足”,没有防雷设施,很容易“引雷入室”;三是主观上防雷意识淡薄,以为是小概率事件,存有侥幸心理。防雷知识浅薄,雷雨天气时户外放牧、采挖虫草等劳作人员未及时躲避或采取科学有效的避险措施,导致发生雷击伤亡事故。因此,只有正确认识雷电的严重危害性,增强防雷意识,掌握必要的防雷避险技能,在雷电发生时采取正确的避雷方法,才能避免或减少雷击事故。

  气象部门多措并举强化防雷减灾工作

  据了解,为切实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减轻或避免雷灾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西藏气象部门不断加强雷电监测预报预警及防雷科普宣传工作,目前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了由32个闪电定位仪和4个大气电场仪组成的雷电监测网,实现了全区雷电监测资料共享共用,雷电监测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开通了藏汉双语电视天气预报、手机短信、微信、电子显示屏等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提前及时为公众发布各类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服务信息。

  另外,气象部门还持续加大防雷科普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力度,开展了气象科普“进农村、进牧区、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军营、进寺庙”等气象科普“七进”活动,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的防雷减灾意识,提高避险自救能力。特别是针对汛期虫草采挖季节发生雷击伤亡事故高发的特点,从2014年开始,每年组织防雷工作人员到那曲、山南等虫草采挖现场向农牧民群众面对面宣讲防雷科普知识。同时,还组织专家编印了图文并茂的藏语版《防雷避险自救互救手册》和《防雷科普挂图》等防雷科普宣传资料,赠送给虫草采挖人员,受到了农牧民群众的欢迎。

  据许文彬介绍,经过几年的研发,拉萨市区“雷电临近预警系统”今年入汛前投入业务试运行,该系统利用雷达、闪电、大气电场等不同时空尺度的观测资料,综合应用区域识别、跟踪和外推以及决策树等多种算法,实现了以布达拉宫为半径的20KM内未来0-1小时雷电活动发生概率、雷电活动移动趋势以及重点区域雷电危险度预警,对提高拉萨市区雷电灾害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将提供有力支撑。

  掌握科学防雷知识才能免遭雷击

  现在正值西藏雷电高发季节,愈来愈频发的强对流天气使这种危险近在咫尺。“为了有效减轻雷击带来的损失,高大建(构)筑物、加油站、液化气站、学校、宾馆以及广播电视通讯塔计算机网络等重要场所必须安装避雷设施,而且应当接受年检,不合格的应及时更换或者整改”许永彬说。

  那么,雷雨季节,社会公众特别是农牧民群众如何科学防雷避险才能不被雷击呢?许永彬提醒要注意以下几点:

  如果在室内,虽然现在大部分建筑都安装有避雷设备,但仍然不要忽视防雷措施。当遇到雷电天气时,要关好门窗,尽可能地关闭各类家用电器,并拔掉电源、闭路、网络等插头,最好不要拨打电话。不要接近室内裸露的金属物,如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也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更应远离避雷针的引线。另外家中屋顶安装有太阳能热水器的,最好不要去洗澡,因为水能导电,可能存在一定雷击隐患。

  如果遇到雷电天气时,恰好在户外,首先要远离树木、铁塔、旗杆、金属广告牌等孤立、带有金属的物体。其次,如果此时你正在游泳,要赶快上岸,离开水面,因为水面易遭雷击,况且在水中若受到雷击伤害,会增加溺水风险。此外,汽车是比较理想的避雷场所,打雷时,正好在开车时要注意关紧车窗。野外放牧或劳作时,千万不要慌乱地狂奔,应迅速躲入有防雷装置保护的建筑物内,或者很深的山洞里面,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赶路,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肩上不要扛铁锹等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在旷野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应尽量蹲下并低头,双脚并拢,双手抱膝,千万不要用手撑地,避免因雷击所产生的“跨步电压”对人体造成伤害。

  万一发生了不幸的雷击怎么办?许永彬特别提醒大家,要及时报警求救,同时应立即将伤者或假死者抬到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的地方做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进行力所能及的抢救。(中国西藏网 文/查日)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