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旅游

西藏拉萨河上,送走牛皮船的身影

孙开远 央金 发布时间:2019-05-23 11:09:00来源: 西藏日报

  现在从拉萨柳梧新区到拉萨市区,驱车过柳梧大桥只需要几分钟时间,既方便又快捷。多年以前,还没有修建大桥,过河需要从柳梧沟口东侧的小山包走下河滩,步行2公里后再乘牛皮船过河到拉萨。大桥通车后,渡河的牛皮船和木船就不见了踪影。 图为牛皮船船夫尼琼年轻时与同村人一起把牛皮船放入河中。


柳梧新区管委会办公室负责人陈雷向记者介绍柳梧新区的发展和变化。


50岁的尼琼准备开车上班。


图为年轻时的牛皮船船夫尼琼与同村人一起划船渡河。

  拉萨柳梧大桥北起拉萨市西郊的鲁定南路,南接拉萨市柳梧新区,与拉萨火车站相邻。是西藏第一座立交桥,也是市区通往火车站、飞机场、山南市的重要通道。柳梧大桥于2007年建成通车,大桥投入使用后不仅改善了拉萨市城市路网结构,同时也为青藏铁路通车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运输线。 图为柳梧大桥。

  西藏拉萨河又名“吉曲”。 她发源于藏北,穿过高山峡谷,一路奔流。当来到平缓的拉萨河谷时,她就变得娴静而宽阔。美丽的拉萨河,养育了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曾为两岸交流增添了不少困难。

  于是,牛皮船应运而生。尼琼就曾是拉萨河柳梧渡口上的船家。用他的话说:他的父亲,他的爷爷,他爷爷的爷爷,都曾在这个渡口划牛皮船载人渡河。

  50岁的尼琼已有六、七年不划牛皮船了。他家5口人,现在有3辆代步的小车。若是不堵车,从村里出发,过柳梧大桥到八廓街大约只用半小时。而在2013年之前,柳梧一带各村人到拉萨,必须从柳梧沟口东侧小山包走下河滩,步行2公里,再乘牛皮船过河。

  划船是个力气活。尼琼说,冬天河水小,到对岸的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下,只有100多米远,夏天河水大,划到对岸最少得半个小时,若是刮风,就更费时费力了。

  西藏河湖众多,牛皮船历史源远流长。据有关文献记载,牛皮船的历史可追溯至唐朝。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其著作《陔余丛考·牛皮船》中写道:“是牛皮为船,由来久矣,皆出于番俗也。”以此可知,千年以来,以牛皮船是大河两岸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仅以拉萨城附近为例,从上游到下游,就分别有香嘎和柳梧两个渡口。

  传说,1300多年前,松赞干布下令填沃塘湖建大昭寺时,白山羊从柳梧驮土,从柳梧渡口乘牛皮船渡拉萨河。

  千年以来,拉萨河天堑,一直横在两岸人心里。直到明代,一个人几乎走遍雪域山山水水,克服重重困难,修建了许多座铁索桥,他就是汤东杰布。汤东杰布建的铁索桥,有58座和108座两种说法。数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真心为百姓,人们就会纪念他。

  上世纪中叶,一支队伍来到拉萨河畔。天堑通衢的梦,成了现实。

  1954年11月,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局技工大队在西藏军区部队的配合下,用17天的时间就在拉萨河上架起了200多米的一座钢架桥。这就是著名的拉萨大桥。后来又建成钢筋水泥大桥。从上世纪中后期一直到二十一世纪初,这座大桥经过多次维修,一直是从318国道进入拉萨的重要通道,至今仍然发挥着作用。而柳梧一带的人们若是从这里进城,还需走3个多小时,还不如乘牛皮船便捷。

  时光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拉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一座座现代化桥梁横跨拉萨河两岸。

  2005年8月,青藏铁路拉萨河特大桥竣工,这是青藏铁路全线唯一非标准设计的特大型桥梁。远远望去,这座桥如长虹卧波,又犹如洁白哈达飞舞,与布达拉宫遥遥相望。

  2013年11月27日,一座三塔四跨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建成通车,这座世界海拔最高的矮塔斜拉桥——拉萨纳金大桥,被誉为“拉萨第一大桥”。 纳金大桥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每小时60公里。从此,从318国道方向进入拉萨的大车不用再绕道柳梧大桥,可以直接从纳金大桥进入纳金路或者进入北环路,拉萨城市外围的快速通道成型。

  2014年底,长达1公里的拉萨迎亲大桥建成通车。这座具有旅游休闲及餐饮多元化功能的藏式廊桥成为拉萨河上又一道美丽的旅游风景线。

  2019年2月初,拉萨河下游的柳东大桥通车。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小时。这座桥分别连接拉萨市南环路和西环路,与城东的纳金大桥构成绕城快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跨大河南北的一座座大桥,也为南岸的人们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5月的柳梧,杨柳依依。清晨,柳梧村,早茶的香味充满弄堂。洗漱完毕,揉上一碗糌粑、倒上一杯甜茶,匆匆吃了,尼琼出了门。他现在的职业是沙石运输车司机。在柳梧村,像他这样的大型运输车辆有几百台。车队通知,今天早上到村委会开会。小狗“宾宾”在他脚前撒着欢,陪伴他拐过街角。

  短短十几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拉萨河上,送走牛皮船的身影,船家下了岗,农民转了型。拉萨河上,当再次迎来牛皮船的身影时,又不知它是何种模样……

(责编: 胡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