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专题2019 > 听风观云话西藏 > 专栏文章

遥远的石头

吉米平阶 发布时间:2019-05-20 14:48: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前不久看过一篇报道,说的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陆地生态系统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团队,首次公布了他们的一项研究成果,根据他们对西藏产的琥珀化石的研究,表明4000万年前的西藏中部就如同今天的西双版纳,温暖潮湿,处处是高大的龙脑香科植物。

  西藏中部,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那曲市申扎县以及周边的广大地区。请想象一下,在4000万年以前,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是一片热带雨林,海拔不会超过1300米,那时候,冈底斯山已经高高地耸立在了南边,而喜马拉雅山脉至少还有一部分被海水覆盖,直到2400万至1500万年前才成为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的隆升阻挡了南亚季风气团向北移动,高原内部逐渐干旱,但它的导流作用将季风送往东南部,造就了那里一片鱼米之乡。

  高原隆升后,披毛犀、北极狐这样一些哺乳动物的祖先在这里出现,在第四纪大冰期来临时,已预先适应了寒冷环境的它们“走出西藏”向北迁徙,北极狐在北极圈附近留存至今,而大型猫科动物的祖先——最早的雪豹也同期出现在高原,美洲豹、金钱豹、非洲狮等都是它的后裔。此外,隆升前的藏北存在大片热带、亚热带森林。结合欧洲和北美的化石同类来看,青藏地区在新生代早期曾是植物扩散和交流的“枢纽站”。植物界的“拓荒者”们经由这里去往欧洲、北美,其后裔仍是今天热带和亚热带的常见物种。

  这就是几千万年前的藏北,在我们现在站立的地方,曾经绿意葱茏、生机盎然,是许多种动植物生存和繁衍的乐园,更是它们由此出发,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出发点。

  在申扎,县文化局的同志带我到了雄梅镇的一处旧石器发现点。离公路不远的一处缓坡上,有方圆几百米的面积,到处散落着经过过加工的石块。以我有限的考古知识,这些石器以龟背形刮削器为主,可以用来剥兽皮、刮兽肉和加工皮革。文化局的同志告诉我,据考古专业人士说,这一处旧石器遗址应该是在3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这时候,随着生活环境的变迁和生产经验的积累,过去拣拾的方法有时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上的需要,在有条件的时候,古人便从适宜制造石器的原生岩层开采石料,制造石器。因此,一些能够提供丰富原料的山地就会有人从周围地区不断来到这里,从岩层开采石料,乃至就地制造石器,因而出现了一些石器制造场。

  石器原料开采和比较固定的石器制造场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的确如此,在石器发现的周围,我们没有看到相同的岩石层,显然加工石器的原材料是从别的地方开采的,同时也没有在原地发现动物的骨骼之类,说明这里是一个石器的加工点。也许那个时候,这里的气候还不像今天这样严酷,周边有许多狩猎部落,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了专业的手艺人,用制作好的石器换取食物,因为这种工具与狩猎和吃兽肉有密切关系。在这处旧石器发现点,我们看见了用着石器的原材料石坯,看见了加工的半成品和废品,更多的是刮削器,它们劈裂面平坦,背面隆起如龟背,遍布加工痕迹。文化局的同志告诉我,他们已经申请相关部门要将这条路过的公路改道,避开这一处发掘点,将它保护起来。我倒觉得,作为旧石器的发现点,保护起来是必要的,但那些散布的旧石器的成品半成品,还是应该收集到专业部门保护起来,以供研究和展示用。

  手里拿着这些冰凉的石器,想象着就在此地,曾经有一双3万年前的手摩挲过它,拥有过它,感到有点不可思议。那个时候,作为西亚、中原和东亚的走廊,藏北的古人,是不是也跟各方古人产生过某些交际。

  在申扎开笔会的一天,会议组织我们前往色林错,头天晚上下了小雪,出了县城,我们就行驶在茫茫的雪野中,这个时候视线极好,远处的风景,不远处的藏羚羊、黄羊(也叫藏原羚,屁股上圆圆的一个白色的心型图案,跑起来一蹦一跳,格外显眼)、藏野驴,近处的牦牛和羊群,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雪后初晴,白云在天边镶嵌出一道亮丽的边际,映衬得天空由蔚蓝变成了蓝黑色,这时,从白云深处,出现了一条长长的黑线,还没有等我们辨识出到底是什么,这条黑线已越来越近。原来,这是成千上万由北向南与我们相向而来的南飞的大雁!在蓝天白雪的衬托下,时而飞出人字型时而飞成一排的雁阵,让我们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等有人反应过来想拿出手机相机拍照时,刚刚还热闹非凡的天空已归于寂静,大雁们已经掠过我们的头顶,给我们留下了远去的背影……从两辆中巴上下来,所有人都激动不已,刚刚天上的喧闹此时又转移到了地上,一群人叽叽喳喳,纷纷表达着自己的激动。是啊,雁南飞,本来是一种生命的本能,但在这样高寒的地方,在这样蓝天白雪的环境下,看见雁南飞,还是给人一种震撼,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生命的礼赞。

  感叹完毕,继续乘车北行,这时,一抹湛蓝出现在眼前,继而扩大,充盈整个视野——色林错,这就是色林错,它静卧在那里,波澜不兴,连接天地,是大海的感觉。没来由的,我耳边响起来前苏联歌曲《深深的海洋》:深深的海洋,你为何不平静,不平静就像我爱人,那一颗动荡的心……

  大家在湖边上手舞足蹈,各种感叹,各种照相。我看见月牙形的湖岸上,一层一层的水渍,像是大地的笔记本,记录的是岁月流逝,记录的是历史久远。

  神奇的藏北,荒凉之下竟掩盖着这么多神奇的过去,令人对这片土地,有了一种别样的认识。(中国西藏网 文/吉米平阶)

(责编: 胡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塔青和他的世界

    W020180718564084412485.jpg
    塔青是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申扎县的野保员,正式称谓叫野生动物协议管护员。申扎县有42个野保员,塔青是他们的头儿。[详细]
  • 双湖,前世和今生(一)

    W020181216597924094602.jpg
    在藏北色林错,看见许多地方都设置有整齐的围栏,我不解其意,了解以后才知道,有关部门本来是准备把色林错周边开发成一处高端旅游点,但围上之后有碍动物的自由迁徙,现在已经开始拆除了。[详细]
  • 双湖,前世和今生(二)

    W020180727811819639862.jpg
    双湖2012年11月建县,我在双湖入住的宾馆看见一个纪念双湖建县的两个巨大的藏式铜壶造型,取的是“双壶”的谐音。其实双湖县名称的来由,是因为曾经的政府办公地附近分别有康木如湖和惹角湖两个湖而得名。[详细]
  • 双湖,前世和今生(三)

    201710291509245496656_140.jpg
    在双湖的两天,没有来得及深入到它的内部,但它给我的独特感受,却是在任何一个别的地方都无法获得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