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边疆行——西藏篇】西藏亚东:科技诸葛让“生态水”变身“致富源”
引雪山泉水为鱼苗孵化提供营养,流奔腾江水为成鱼养殖提供环境,使用过的水经沉淀等若干道严格的环保步骤处理后,再次流入江河奔腾远去。水一进一出之间,鱼苗长大,成鱼出栏,群众增收……
这是亚东县立体生态产业园养鱼工程的一个场景。13日,“新时代·边疆行——西藏篇”网评引导线下活动走进日喀则市亚东县,30余名媒体记者及网络正能量人士来到当地的生态产业园,亲眼看到了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画卷。
9月13日,在亚东县立体生态产业园内拍摄的养鱼工程内景。新华网 张宸 摄
亚东鲑鱼肉质鲜嫩,有“后藏江南的水中瑰宝”美誉。1992年,亚东鲑鱼被列为西藏二级重点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在政府引导下,当地群众开始尝试人工繁育亚东鲑鱼,但受制于养殖技术等原因,生产经营规模一直难以扩大。“亚东鲑鱼最适宜的生长水温在8摄氏度左右,这里冬季和初春的自然水温低至0.2度,极大延缓了鱼的生长,降低了鱼的产仔量。”西藏高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贡布说。
9月13日拍摄的带有亚东鲑鱼标识的卡车。新华网 张宸 摄
2015年,亚东县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成立了亚东鲑鱼产学研基地,在上海海洋大学专家帮助下,当地掌握了先进的亚东鲑鱼人工繁育技术。今年初,当地引入世界先进设备建成的循环池养殖正式投产,统一收购群众零散养殖的鱼,再通过控制温度等方式使鱼的生长周期显著缩短,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9月13日,在亚东县立体生态产业园内拍摄的养鱼工程内景。新华网 张宸 摄
在循环池养殖中,通过沉淀排沙、加填充料净化、提高溶氧量、紫外灯消毒等步骤,雪山泉水可直接成为孵化鱼苗的用水,江水可直接成为养育成鱼的用水,经过严格的沉淀处理等步骤,养鱼池每天排出约5%的用水流回江河,实现活水养殖。
9月13日,工作人员查看亚东鲑鱼生长情况。新华网 张宸 摄
“以前三年半才能长大出售的亚东鲑鱼,现在生产周期缩短近一半的时间,全县产值可由每年十吨提升至每年二十吨左右。”言谈间,贡布脸上掩饰不住的自豪,“群众将鱼养到一定程度后由公司统一收购,公司再将鱼养到可出栏的标准对接市场出售,直接带动800多户群众户均年增收4600元。”
在科技诸葛助力下,奔腾不息的江河已经成为亚东源源不竭的致富源泉,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昂首阔步奔向小康。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转变思路谋出路 助民走上致富路
石旺说:“依托这样的产业优势,在村‘两委’提议下,决定成立小型牧场村办集体经济。“[详细] -
有一种幸福叫“家门口就业”
这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八宿海螺公司通过企业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拳拳之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