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拓展了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空间,同时也引发了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的关注。
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完善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游戏规则,避免未成年人接触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游戏内容或者游戏功能。
数字时代,网络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同时,不良信息接触、网络沉迷成瘾、个人隐私泄露等风险也如影随形。
在当今的数字时代,在网络空间当中,如何实现未成年人发展权和受保护权的平衡,需要更多的法律法规和顶层设计来支撑。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乎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宁,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国新办27日上午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有关情况。
当代青少年是互联网“原住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切关怀青少年健康成长,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强调要“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为了营造风清气正、适合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助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落地,国务院常务会议于2023年9月20日审议通过《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并于2023年10月24日正式公布。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近日发布,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这是我国首部专门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成长成才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近期,国务院审议通过《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不仅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特殊保护规则纳入其中,还将网络暴力、网络欺凌等新型负面网络活动作为治理重点。
两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条例加强学校、监护人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预防和干预,提高教师对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力,加强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指导。
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一项关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的大事。
日前,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正式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