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者归来
【艺旅回望】
作者:吴为山(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
有史以来的雕像无不是追求生命的“存在的”强度和持久。
——熊秉明(1922年—2002年)
熊秉明先生是20世纪以哲学、文学、艺术修行悟道的文化自觉者。在他所涉猎的诸多领域中,深含着一种融合与超越的内质,他以诗性的雕刻、哲性的文字,以与古贤通息的书法、与西方现代主义对语的绘画,表现了可贵的精神价值,深蕴的是故土文脉的沉厚与博大、渊深与温润。
当熊秉明先生的诗《心肝》中对于妈妈的呼唤向着穹隆远逝的时候,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他对于亲情的依恋,这种依恋烙印在他的雕塑《母亲》里,饱含慈爱于沧桑之中;当熊秉明先生的雕塑《孺子牛》俯地的一刻,我们可以理解“让牧童骑上”的奉献;当我们吟哦着其所塑《鲁迅头像》上刻有的《野草·墓碣文》中“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时,仿佛可以看到鲁迅所直面的惨淡人生。正如杨振宁先生所说:“熊秉明用他的作品展示了中国人坚忍卓绝、自我牺牲的精神,没有这种精神,中国不会创造出今天的奇迹。”
熊秉明先生曾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他用《中国书法理论体系》梳理纷繁的古代书论,研究结构井然。他在中国书法及相关传统文化的施教过程中,以技、艺、道的辩证关系将书史、书论、书评汇入文化的大格局之中,由中国传统书法本体的原点出发,结合西方现代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对书法的造型与意象、字体与移情作出深入剖析。在他的艺术中,雕塑的结构与书法的结体、作品的外形与书法的字象、塑痕与笔法、诗意与画境,贯穿于其艺术思想与创造始终。
熊秉明先生为事、为艺、为学、为人皆散发出温润谦和、虚怀若谷的儒者人格气象,也体现了严整、缜密、追本溯源的科学精神。他以智慧和品格研究学问,体悟艺术;他以温和、宽容厚意友朋。因此,他的文字与绘画、书法、雕塑,总是在千锤百炼中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他于2002年岁末走完80岁的人生。海内外知音无不惋惜失去一位良师、益友;失去一位智者、仁者;失去一位艺术家、学者、文化大家。
20世纪以来,东西方文化在和而不同中彼此吸收借鉴。熊秉明先生在这一值得研究的历史阶段,以自己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介入西方,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个生命的试验”“一颗中国文化的种子”,足见其对人类文化发展的使命感。因此,研究熊秉明先生对我们正确认识本土、广泛理解世界,挖掘传统资源、拓展创新之路,有着极为重要的当代意义。吴冠中先生曾说:“其道也,是从东方渗入西方,又从西方再回到东方。”吴先生以简练而准确的线条描绘了熊先生的精神轨迹,这条线是自知、自觉、自尊、自爱、自信的线,是饱含生命张力、艺术感染力、人生哲学的线。它将是绵长而悠远的。
放眼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法兰西文化对中西融渗的中国现代美术之转型影响巨大。而熊秉明先生作为带着中国文化的基因在法国长成参天大树的“生命试验”,佐证了中国文化的品质及其强劲的生命力。
在熊秉明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中国美术馆展示其创作的雕塑、绘画、书法等作品150余件,并配以相关文献资料,是对其中西、古今融通进入化境的全面呈现。
2011年,我主编了《熊秉明·雕塑艺术》一书,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那是以文字为熊先生“塑像”。今天,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熊秉明艺术则是他自塑的一尊文化丰碑。
归来,塑者归来,秉明先生有知,当欣然,因为他巡天遨游,回到了生命的原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