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云健身”需要冷思考
今年,线上“云健身”火热,自4月底开展的全国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已有700多万人直接参与,浏览量达几十亿人次。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直播、智能化等技术创造了更好的运动健身环境,带来新的运动方式与运动体验。(据8月9日《中国证券报》)
疫情的出现让越来越多人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加入全民健身行列。人们健身热情高涨,锻炼方式打破时空界限,既“入云端”又“接地气”;健身场所从线下健身房拓展到更多场景;健身器材从哑铃、瑜伽垫丰富到健身环、虚拟动感单车等,更具趣味性。
“云健身”由来已久,最初是简单记录跑步轨迹,到后来出现线上运动教程、训练计划、搭配食谱、自营商城、会员模式等新业态。“腰间的肥肉咔咔掉,人鱼线马甲线我想要!”艺人刘畊宏成了“云健身”的标志人物。凭借《本草纲目》毽子操等极富感染力的健身直播,他变身现象级健身主播,抖音粉丝量从百万到近6900万,仅用了1个多月。
像一把双刃剑,互联网提供了众多满足人们健身需求的途径,但内容繁多且质量参差不齐,也让缺乏运动常识的人群极易落入选择陷阱。浏览直播平台会发现,高人气健身博主中,除了部分持有国家健身教练资格证书等专业资质外,大部分还是普通健身爱好者以及分享个人减肥经历的“过来人”。《2021年国民运动洞察未来趋势报告》中的运动困扰调查,有42.9%的人选择了“缺乏专业运动指导”,超过了“没时间”和“没有运动环境”两项。“云健身”得益于场地要求低,简便易行快速火爆,成为线下健身的有益补充,但要想更快更好发展,还要加以规范,以科学引导纠正行业不规范、不科学现象。
当前,全民健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新修订的体育法规定,每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所在周为体育宣传周,进一步强化了全民健身的重要意义。“云健身”激发了全民健身热潮,如何让一时的热度转变为长期的运动习惯,让大众更为主动地学习和运用健身知识,如何丰富运动场景,满足多元健身需要,值得思考。(吴学安)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