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民生

卫生应急,安全至上

发布时间:2020-11-27 14:20:00来源: 健康报

  围绕以卫生应急体系和核心能力建设为主体,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力量建设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思路,“十三五”期间,我国卫生应急事业实现了多方面的发展与转变,并将卫生应急上升至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模式和经验。

  早期预警更为及时有效

  卫生应急,关键在“早”——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十三五”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围绕现场检伤分类救治、伤员快速安全转运和医院批量收治“两点一线”,按照“三最”原则(即安排最好医院、最好医生,给予最好的治疗),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指导支持地方医学救援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每年参与事件指导200余起,派出国家级医疗防疫专家百余人。特别是全方位开展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紧急医学救援,“六同步”(即医疗救治、卫生防疫、疾病防控、心理援助、健康宣教、物资保障同部署同安排)落实洪涝灾害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了突发事件导致的死亡和伤残。

  监测预警是实现早发现早处置的关键。“十三五”期间,我国卫生应急不断加强媒体监测与情报收集,及时发现突发急性传染病相关的互联网信息,整合指标监测和事件监测数据,结合部门通报、媒体监测等信息,探索开展以突发急性传染病为重点的综合性监测工作。

  同时,各地积极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制度和能力建设,及时开展日常和专题风险评估及风险隐患排查。在历次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应对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均快速开展专题风险评估,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依法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建立严格的疫情发布机制。

  紧急医学救援水平显著提升

  现场处置、安全转运和医疗救治是卫生应急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针对各类突发急性传染病及时更新防控方案和技术指南,各地突发急性传染病现场规范处置率达到100%。其次,病例安全转运能力稳步提升,58%的地市指定了符合相关要求的突发急性传染病院前急救定点机构,病例安全转运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第三,各省份均指定了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并配有负压病房,各地医疗机构临床救治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中医药在防治突发急性传染病方面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医疗机构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和大流行的应急准备更加充分。

  此外,在地方卫生健康委申请筹建的基础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在四川、湖南,重点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启动综合基地试点建设;在浙江、海南,重点依托舟山市政府、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及三沙市船务局,启动海(水)上基地试点建设;在北京、上海,重点依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启动航空基地试点筹建工作。

  为了科学及时做好应急指挥工作,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指挥中心升级改造项目完成,主要用于承载卫生应急指挥、视频会议等相关业务,并已实现与31个省份和兵团的专线联通与互联互通。

  目前,全国所有省级和大部分地市已建成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并投入使用。同时,组织开展全国卫生应急平台体系顶层设计。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初步完成了覆盖国家、省、地市、县4级,满足行政指挥、疾控机构、医疗机构、院前急救、应急队伍、情报与舆情、国际应急7类卫生应急业务信息化需求,并兼顾日常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指挥的全国卫生应急平台体系顶层设计。

  夯实人才队伍基础

  发展卫生应急,人才是基础。近年来,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在全国布局建设紧急医学救援、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置、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4类58支国家卫生应急队伍,推动卫生应急力量在全国范围更加充分、更加平衡地布局和发展。

  国家队建成以来,在应对国内外重特大突发事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先后参与了菲律宾风灾、鲁甸地震、天津港“8·12”爆炸事故、西非埃博拉疫情、尼泊尔地震等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国家卫生应急队伍还有效发挥人员、装备和技术优势,积极开展送医下乡、巡诊义诊、对口支援、重大活动保障和卫生应急“五进”(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等“平急结合”活动,宣传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和技能,切实提高全社会卫生应急素养和自救互救能力。

  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积极推动国家卫生应急队伍“走出去”,指导上海东方医院、广东二院、华西医院、天津市人民医院承建的国家卫生应急队伍,通过世卫组织国际应急医疗队认证评估,成为全球国际应急医疗队,展示了近年来中国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的成效。特别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建的国家卫生应急队伍成为全球首支非军方、最高等级的国际应急医疗队,标志着中国卫生应急队伍走在了世界前列。

  为了培养卫生应急的专业人才,“十三五”期间,争取到国家项目支持的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海南6省份核辐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正在积极推进基地建设工作;开展国家紧急医学救援现场指导专家库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国家紧急医学救援现场指导专家库共1454人。

  数说

  1.“十三五”期间,我国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建设省级覆盖率达到97%,地市级覆盖率达到98%;省级和地市级突发急性传染病医疗救治点医院覆盖率达到91%;各级各类紧急医学救援预案基本实现全覆盖,省级覆盖率100%,地市级覆盖率96%,区县级覆盖率90%;全国开展紧急医学救援相关学科研究生学历教育的高等院校14个;全国各省份紧急医学救援知识和技能五进活动在地市级覆盖率为94%。

  2.“十三五”期间,我国传染病快速检测能力不断提升。国家级已建立72小时内快速鉴定300种已知病原体和未知病原体快速筛查技术体系。各省级实验室能够对一定种类的已知病原体进行快速筛查。80%的地市能在48小时内完成人感染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非典和鼠疫等重点病原体样本的检测。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