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的新生
——民主改革口述史(3)
【编者按】 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世界再次将目光聚焦在了60年前的那一天:1959年3月28日,周恩来总理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地方政府职权,领导西藏各族人民一边平叛,一边进行民主改革。从而拉开了西藏百万农奴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的序幕,西藏实现了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伟大历史跨越。这次改革是西藏历史上最为广泛、最为深刻、最具进步意义的社会变革。60年来,西藏经济社会的沧桑巨变雄辩地说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只有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里,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区各族人民才能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成为国家的主人、共同创造和享有幸福安康的生活。本期将陆续刊登系列西藏民主改革亲历者的口述史,让我们共同追忆和体验60年前那场大变革的某个侧面、某个瞬间,以此纪念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王长安(原西藏自治区民政厅党组书记):我是原来解放军18军53师的,是进藏最早的一支部队,我又是进军西藏的先遣团——157团的一员,通过理塘、巴塘,争取第九代本(团长)起义……当中央宣布九代本起义的时候,这个政治意义就很大了,对整个西藏的和平解放起了很大的作用……
土改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就是赎买问题,什么叫(参加)叛乱,什么叫没有(参加)叛乱,叛乱就是扛枪打解放军,支援叛乱就是用大量的钱财和物品支援。怎么划,很复杂。主要是靠调查研究,如果是叛乱,没收土地,进行斗争;不是叛乱就要赎买,大不一样。
另外是宗教。什么叫披着宗教外衣?什么叫宗教信仰自由?比如有一个寺庙,里面有喇嘛,有些老百姓请他们去家里念经。在念经过程中他们发现群众家里有分的寺庙里的东西,他们就说你们家里不应该放这个东西,你应该送给寺里。结果老百姓就把东西送还寺庙了。说他这是反攻倒算吗?老百姓是讲究宗教信仰的,这里面有很多问题很难划分。
最后讲争取边民回归。波密这个地方靠近珞瑜,一开始叛乱的时候,有一部分边民跑了,以后县委有个很大的任务就是争取边民回归。他们为什么跑呢?一部分是被叛乱分子裹胁走的,另一部分就是地处边缘,还没有感受到我们的政策,对我们共产党有误解。边民回归有很多办法,一是利用亲戚朋友进行宣传。最好的就是把边民的房子原封不动地予以保管,粮食也是。还有就是土改该分的就分,争取边民回归。
罗念一(西藏军区歌舞团著名作曲家):我在泸州准备安家的时候,我们县里来了个县长,原来是18军政治部秘书科的科长,要进军西藏,我们就跟着来了。后来我在军区文工团工作。1957年,我们军区文工团到朝鲜慰问志愿军,刚回到北京,昌都就出现了叛乱事件,我们一个排被叛乱分子袭击后都牺牲了。那时,叛乱分子到处打我们的军车,到处抢我们的粮食。后来我们到芒康,那边有个寺庙叫老然寺,我下到部队157团1营,跟着部队一起去芒康老然寺,打开仓库,全是我们部队的物资,都是叛乱分子抢来的,然后存到这个寺庙……
1956年,我们从日喀则到亚东演出回来,文工团组织我们几个人在那里深入生活。在一个叫生麻占堆的村庄,有一户两层楼的人家,周围都住着差巴(农奴),这一家有三个人,一个老人大概五十多岁,儿子三十多岁,还有他们的媳妇,据说是父子共同的老婆,还有就是管家。一共有三十多个朗生住在那个庄园里。晚上那些农奴没有寝室,他们就把腰带一解,头一蒙,倒地就睡。领主三个人有个经堂,有一个织氆氇的地方,还有一个老婆婆是专门照顾他们的。我们住了一个多月是亲眼看到的。女主人很凶,谁不听话就打谁,农奴痛苦不已。每天早上我们看到管家发突巴(糌粑糊),一人一瓢,排队领吃的,吃完就干活。达赖所说的可能就是恢复这种制度。这个我想他是白日做梦。现在西藏和平解放已经50周年了,从电视里看到西藏老百姓住的房子比四川老百姓住的房子漂亮多了。你现在让他们回去再过那种奴隶的生活,那是不可能的。回想过去,今天,我觉得我们党中央的政策非常正确。你想独立、半独立绝对不可能。现在的西藏人民绝对不会接受……我觉得,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的政策是胜利的,西藏人民很拥护,我们不需要那种农奴制度。
阅读全文请点击:http://www.ctibet.org.cn/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政策,推进新时代西藏进一步发展
6月14日,习近平主席给“2019·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发来的贺信,我读后备受鼓舞。[详细] -
金瓶掣签制度的制定
在《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中,第一条就规定对活佛转世的认定实行金瓶掣签制度。[详细] -
达赖喇嘛转世系统的由来
公元15世纪初,藏传佛教格鲁派崛起。宗喀巴大师晚年的得意弟子根敦朱巴在后藏建立了最大的格鲁派寺院——扎什伦布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