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玛扎西:誓把旱地变良田
初冬时节,位于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拉孜镇的藏西旱地农业综合试验站里,措布村村民正用农用机械收割青稞,金黄的青稞田与周边荒凉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藏西旱地农业综合试验站的布局,正是来源于刚过世不久的自治区农科院院长尼玛扎西多年前的构想。
西藏西部土地资源贫瘠,雨热同季,且雨季极短,主要以旱作为主。事实上,西藏旱作农区占总耕地面积的60%,是未来西藏粮食安全和饲草安全的关键所在。
“原先这里大部分是荒地,村民会种一点供家畜吃的饲草。”50岁的措布村委会副主任扎西达瓦,指着试验站两层试验楼和一旁的旱区设施蔬菜高效种植日光棚说。
措布村所在地雨季容易涝,旱季又极长。扎西达瓦介绍说:“大多数时候,村民靠天吃饭,种地模式也极为粗放,大多数村民仅维持在温饱一线,谈不上富裕,多数人家靠出外打零工增收。”
如何让藏西旱地变良田,让藏西旱地的农民也能增收致富,是尼玛扎西思考了多年的问题。
在尼玛扎西多年的协调和推动下,从2017年起,藏西旱地农业综合试验站建设工程项目正式启动,试验站涵盖旱区设施蔬菜高效种植、旱作粮油品质筛选与节水技术、饲草新品种引进与种植、旱区畜禽高效养殖等几大试验示范区,不仅能带动当地农户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同时还将直接为藏西旱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等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到今年,措布村全村已实现脱贫。不久前,尼玛院长到这个试验站调研,又来到我们村,在田间地头了解民情民意……我听说院长啦去世了,有点不相信。”扎西达瓦说。
28岁的明拉是白列村村民,他家4口人在2018年前年均收入只有2000元,是贫困户。“2018年春播期间,我第一次见到尼玛院长,他到我们村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并随机进了几户农家,我家便是其中之一。”明拉说。
明拉记得,那一次,尼玛扎西院长去了他家的农田,并给大家详细讲解农业技术。“那天,他就蹲在我家地里,教我们一亩地该撒多少斤‘藏青2000’种子合适,什么时间怎么施肥、灌溉等。”明拉说,“有了‘藏青2000’良种,加上科学的田间管理,每亩能产青稞600斤左右,收入翻了一番。”2018年底,靠着稳定的种植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明拉家脱了贫。
“2018年春夏之交时,尼玛扎西院长到村里了解情况,看到我家还在用二牛抬杠的方式种植,他跟我说最好淘汰这种耕作方式,我听了院长啦的话,后来就用播种机和收割机耕作,收成有了明显提升。”回忆起尼玛扎西院长,白列村党支部书记旺拉说。
尼玛扎西院长的结对帮扶对象卓拉,现住在拉孜县易地扶贫搬迁点明吉村第三区。卓拉说:“院长啦不仅在物质上给予我和孩子很多帮助,还在精神上鼓励我要通过双手勤劳致富,说一定要让孩子继续念书。我听了院长啦的话,让孩子上学,自己也去参加县里举办的农牧民技能培训,并靠传统编织技艺为家庭增收。我现在过得不错,可是,谁能想到,院长啦竟然离开了这个世界,真是太可惜了!”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尼玛扎西的“疯狂英语”
上大学时,住下铺的他,床顶总贴满了英语单词和一些难啃的公式。这个当年痴狂学英语的人,正是不久前过世的自治区农科院院长尼玛扎西。[详细] -
生命,为青稞而绽放
除了选育青稞良种,作为专注青稞遗传育种的科学家,尼玛扎西还有着更宏大的抱负:“要将青稞这种高原优质健康食品推向全世界。[详细] -
追记我国青稞研究专家尼玛扎西:让雪域高原金穗千里麦香四溢
青稞作为我国特色优势农产品,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是西藏人民主要口粮,在西藏,可以说有农田的地方,就有青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