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为底 共享生态盛宴
一块藏毯,架起一座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一张名片,传递着青海特色生态产业走向世界的信息。
以“共建生态文明共享发展成果”为主题的青海生态(产业)博览会暨藏毯展在这个初秋如期而至。
自2004年创办第一届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经过十六年的培育,展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从普通的产业产品展示展销会演变成国际专业品牌展览会,走过了一条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不断革新发展模式、不断更新发展内涵的发展之路,从最初的3个参展国增加到41个,不仅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参与,也已发展成为我国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影响力的国际性专业展会。
2019年,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成功扩容提质为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暨国际生态产业博览会,今年再次更名为青海生态(产业)博览会暨藏毯展。正如青海省商务厅厅长乌拉孜别克·热苏力汗所说,我们将生态文明和藏毯展结合,是对已成功举办16届的藏毯展的延续拓展。这不仅是名称的变更、规模的扩容,更是定位的提质升级。
绚丽多姿的地毯、成果多样的生态实践、美味丰富的特色美食、形式不同的会议活动,今年的青海生态(产业)博览会暨藏毯展,让国内外嘉宾客商一起感受了一场生态盛宴。
这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下的新青海
“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生态屏障”“地球第三极”……生态是青海最宝贵的资源、最明显的优势、最亮丽的名片。
在青海国际会展中心A馆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展区,一台垃圾分类回收机可谓赚足了眼球。“输入电话号码,或者用微信扫一扫App,将物品投入对应箱体中,等待系统称重,投放完毕后,可以收取环保金。”工作人员介绍道,这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大致有五大品类:纸类、纺织物、金属、塑料、玻璃。市民把可回收物投放到对应的箱体内,还可以收到相应的环保金。目前已在西宁市城西区一些小区投放了50余台,受到市民欢迎。
同样是回收利用,生态农业展示区的农田残膜回收体系,让不少客商投来赞许的目光。减少了农民种植上的“白色污染”,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是我们生态保护的靓丽一角。目前,青海省已有22个县(市、区)开展残膜回收,已累计回收农田残膜6637.5万公斤,回收率直线上升。
A馆以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技术、生态产品四个板块为主,为观众呈现了青海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转化的务实行动。蓝白色为主基调,波浪外形和LED电子屏组成的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展区内,声光电的运用让大美青海的冰川雪山、草地湖泊、星辰树林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
从三江之源到祁连山脉,从静谧的青海湖到富饶的柴达木盆地,再到河湟谷地,我们把国家公园、清洁能源、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民族团结进步、高原美丽城镇……“五个示范省”建设的成效搬进了展馆,立足“博”的定位,全面聚焦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产品和国内外精品地毯、国内外商贸产品等,宣传展示了青海在湿地生态、植被生态、农田生态、荒漠生态等领域的技术和成效,全方位展示了近年来青海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取得的积极成就。
这是一个展览展示的新窗口
从A馆的青海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和生态产品展示,到B馆国内外精品地毯的挑选,再到C馆各色美食的品尝和广场展区的“大美青海”摄影展、手工地毯现场编织、新能源汽车展销,4万多平方米、1200余个展位的展览展示区域让展会变得立体多元,为省内外客商呈现了生态、文化、饮食、技艺等方方面面的新青海,也进一步打开了全面了解青海、认识青海的新窗口。
打开青海生态(产业)博览会暨藏毯展官网,不仅可以浏览本届展会的各大活动进展详情,而且在家中也能逛展馆。9月5日,网上青海生态(产业)博览会暨藏毯展正式上线运行,利用最新3D建模与720度全景漫游技术,生态(产业)网上博览会创建了全天候“虚拟展览”环境,着力打造了永不落幕的生态博览会,线上展厅观看人数累计超过15万人次。
网络的运用是展会顺应潮流和时代变迁不断进步的方式,除了线上展会,还通过电商直播义卖藏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手工艺品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被手机另一端的人们所熟知和喜爱。“这种方式不仅让技艺得到了传承,也让省内外甚至世界各国见到了青海藏毯的风采。此次义卖所得款全部用于手工毯技能培训以及工匠扶助计划使用,以这样的销售方式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承。”西宁丝毛挂毯编织技艺传承人杨韶鹏说。
新产业、新产品、新成果、新业态、新模式,通过生态博览会这个新窗口,展现了高质量行进路上绿色、开放、奋进的新青海姿容。
本届展会的高原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展区,将牛羊肉、青稞、蚕豆、枸杞、藜麦、冷水鱼、富硒蔬菜、粮油等特色农产品分类展出,种类丰富的绿色有机产品不仅体现出青海省在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的快速发展,而且让“青字号”品牌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在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参展商的同时,更为企业搭建了宣传产品的窗口。
举办生态博览会,为国内生态产业牵线搭桥,促进生态产品供需对接,帮助青海省生态优势企业深入对接国内、国际市场,实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产业互联、市场互助,进一步助推“双循环发展”战略。
这是一个共话合作的新平台
本届生态博览会邀请了31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国外重要嘉宾和客商,以及国内21个省(区、市)共计450余名嘉宾参会,累计10余万人次参观展会,除了本土的生态服务企业,还有外省商家来展示他们的生态产品和研究成果。
“此次展出的两种材料完全可以生物降解,这是用特殊材料制作的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这种地膜在作物收割完以后不用回收,可以完全生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新疆参展商张新为说。
把好的技术和经验传出去,把更优秀的技术引进来,借着生态博览会这一新平台,进一步帮助企业提振发展信心,引导企业深入对接国内、国际市场,实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产业互联、市场互助,进一步助推“双循环发展”战略,让国内外嘉宾客商共同感受生态盛宴。
“今年的展会我收获不少,一方面我的产品获得不少外省客商和外国客商的喜爱,另一方面个别项目得到进一步的合作洽谈。希望能够通过此次展会,把咱们青海的优秀传统文化传出去、活起来。”国家级项目银铜器制作鎏金技艺传承人李延虎说。
河湟剪纸传承人姜有存在参加展会的几天里随兴剪出了许多幅青海团花剪纸,线条繁杂,花团锦簇,充满古朴窗花喜庆味道的剪纸受到了许多国内外客商的喜爱:“许多外国客商不仅是买走了剪纸,还对咱们河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喜欢这种青海团花。”
通过“指尖上的青绣”“生态餐桌”现场展演,展示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特色美食的独特魅力。同时,也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宣传推介青海省牦牛、藏羊、青稞、冷水鱼、枸杞、马铃薯、油菜、蔬菜、蚕豆、饲草等十大特色生态产业产品。展会期间,围绕促进生态产业交流合作,积极为国内生态产业牵线搭桥,促进生态产品供需对接,共计组织省内外460余家企业3000余种产品参加展示。
生态博览会是藏毯展的延续和拓展,它为国内外生态领域搭建了互联互动、共话合作的对接平台,为生态企业创造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发展商机,为各类生态产品提供展览展示、交流交易的窗口,它是连接国内外生态领域合作共赢的纽带,是架起青海与世界各国经济合作、人文交流的桥梁。
举办此次博览会,是青海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博览会展示青海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推动实施“一优两高”战略,统筹实施“五个示范省”建设,强化“四种经济形态”引领,培育打造“四张名片”,加快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探索。
举办此次博览会,展示了青海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精髓,促进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主题的生态经济体系。交流与合作的空间进一步拓展,全面展示了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积极搭建中外生态产业交流平台,有助于持续推进青海对外开放,助力全省打造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柴达木盆地“网红”打卡地“吸金”近50亿元
记者14日从青海省海西州官方获悉,随着全国跨省旅游的开放,地处青海柴达木盆地的东台吉乃尔湖、水上雅丹等“网红”旅游景点依靠独特的地理风光和人文环境,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详细] -
青海海南绿色能源:“光伏+生态”促经济发展
塔拉滩光伏产业园区是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的其中之一,于2016年整合原太阳能生态发电园区和恰卜恰工业发展园区,设立集光伏、风力发电和工业加工制造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详细] -
村民生活靓起来
生态小镇、美丽乡村,如今的林芝市鲁朗小镇,有越来越美的乡村环境,有配套齐全的基础设施,有洋溢着富足美满的农牧民生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