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青海:升级版禁塑令能否管住白色污染

樊娅楠 发布时间:2020-10-13 09:00:00来源: 青海新闻网

  今年以来,青海省、西宁市相继推出升级版“禁塑令”,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正式施行。《西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指出,到2020年年底,西宁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到2020年年底,西宁市区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那么,升级版“禁塑令”推行以后,西宁禁塑限塑情况如何?告别塑料袋、吸管等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您做好准备了吗?

  塑料制品依旧被频繁使用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西宁多家奶茶店、饮料店,超市、农贸市场和小卖店,发现“限塑令”“禁塑令”全面落地还存在不少现实阻碍,市民响应“禁塑令”“限塑令”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大部分店铺、摊位依然使用塑料吸管、一次性塑料袋。

  【现状一】塑料吸管普遍使用

  在城北区门源路某奶茶店,无论是打包带走还是现场取用,每一杯饮料都会配一根塑料吸管。其中,大部分店铺表示会支持禁塑令,仅有个别店铺店员表示,不知道禁用塑料吸管的规定。

  在城中区某超市,一导购员表示,普通市民对一次性塑料吸管的需求并不大,每个月能售出10包左右,大概1000支左右。

  【现状二】环保袋使用者较少

  10月9日,记者在城西区某大型超市看到,绝大多数顾客会将选好的蔬菜、水果和散装食品,装进塑料袋。“用塑料袋装好方便称重,还不会弄脏袋子,为了减少浪费,我会尽量将几个品种装进一个袋子里。”市民小刘接过刚称好的水果对记者说。

  在收银台前,绝大多数人会在付款时,选择购买塑料袋来装东西,仅有少数人会自备环保布袋。

  【现状三】快递外卖成“重灾区”

  记者调查发现,外卖和快递成为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的“重灾区”。

  10月10日上午,在城中区一早餐店内,一位身穿蓝色工作服的某外卖平台工作人员急匆匆冲进店里,取走了顾客的餐食。记者注意到,打包流食胡辣汤、豆浆的包装为塑料透明盒子,油条、油饼、火烧等食物则使用了白色塑料袋进行包装。在塑料碗、塑料袋上并无任何环保标志。

  “不用不行,对于消费者而言,点外卖是为了方便,配套的餐具用完后都会扔掉。”马生龙告诉记者。

  塑料制品为何屡禁不止

  一次性塑料制品对环境危害大、不环保,但为何多年来屡禁不止?不少市民表示,理念转变,没有合理有效的替代品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在城中区某大型农贸市场多个摊位前,记者观察近一个小时,很难见到自带环保袋、菜篮子来购物的市民,每家摊位旁都挂着免费提供的塑料袋。挑选蔬菜时,摊主会主动将塑料袋递给顾客。待顾客付钱后,往往还会主动将所有蔬菜装进一个大塑料袋中。

  “大家都在这么做,如果我不提供塑料袋,就没有回头客了。”摊主老陈说。

  “青菜萝卜可以用环保布袋装,但是像散装豆腐、水产品等有味道、会‘流水’的东西只适合用塑料袋装。我觉得,日常买菜还是离不开塑料袋。”市民谢阿姨也表示。

  禁塑限塑需全民同心协力

  “从国家到地方出台的这一系列措施,实际上是对塑料制品的‘零容忍’。从‘限’到‘禁’,升级治理‘白色污染’,同时细化法律责任,明确了时间表,基本形成了多元共治体系。”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表示,规范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处置,加强塑料废弃物回收和清运也很重要,相关企业可以结合垃圾分类,加大塑料废弃物等可回收物分类收集和处理力度。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可以在积极推动“禁塑令”落地生根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

  采访中,大多数市民对禁用塑料吸管表示理解和支持。“早禁早好,可以减少白色污染。”市民张婷说。就读于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的大三学生小李则认为,禁用塑料吸管的关键在于尽快推出方便高效的替代品。

  “习惯不加以抑制,久而久之就会成为‘生活必需品’,想要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必须转变公众意识。这是一个长期过程,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每个人的亲力亲为。”长期热衷于环保事业的退休干部张卫军说。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