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青海首个湿地保护项目通过评审

发布时间:2020-11-19 09:51:00来源: 青海新闻网

  近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组织专家审查通过了由互助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承担的2020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湟水流域国家湿地公园适生植物选育及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该项目是青海省林业和草原系统第一个湿地保护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也是国家湿地公园首次承担的科技推广项目。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实施期限为三年。依托西宁市人民公园完成的“湿地观赏植物引种、开发及人工群落示范”科技成果,通过湿地植物繁育、示范推广及研究,将完成水毛茛、杉叶藻、北水苦荬、睡莲等湿地观赏价值高的水生植物培育4-6种,培育苗木4万株,示范栽培西北沼委陵菜、具鳞水柏枝、线叶柳、中国黄花柳等湿生植物180亩,研究总结湿地立地条件下湿生植物栽培技术,登记科技成果1项。

  该项目通过选择具有耐污能力、净化能力、适应能力、抗逆性、抗冻、抗病虫害能力强的适生乡土湿地植物,在互助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内进行人工选育及示范栽培,加速湿地植被的恢复进程。根据湿地退化,林分老化,花灌木较少,植物群落搭配不完善的现状,以修复和重建湿地生态植物群落的完整性为主要目标,配合湿地公园景观,以“一条水,一片绿”的景观特征,加大湿生植物的栽植和培育力度,提高湿地植被覆盖度,塑造绿化景观,营造高、中、低错落有致,乔、灌、草有机结合的植被结构,保证湿地公园生态群落的原真性、系统性,为野生动物尤其是水禽营造适宜的栖息、觅食之地,为居民提供一处回归自然、贴近自然的休憩空间。

  通过项目实施,将实现对高原乡土湿地植物开展人工培育及小规模栽植等技术研究,选育出适宜湟水流域适生的特色湿生植物,为湟水流域乃至其他高原湿地公园湿地植物系列繁殖及综合集成配套湿地景观绿化提供技术示范,为今后研究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对湟水流域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景观配置、退化湿地修复、小微湿地修复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方案编制科学合理,技术措施明确,图、文、表等资料齐全,经费预算合理,组织保障措施到位,同意通过审查。

  湿地管理处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在青海省湿地国家公园范围内所开展的湿地植物繁育、推广及研究是一项创新型的工作,省湿地保护中心作为项目技术支撑单位,要发挥“领头雁”的作用,以此为起点,结合全省实施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小微湿地建设等项目,产学研融合,进一步强化湿地保护科技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重点开展湿地保护、退化湿地修复、湿地资源有效利用、湿地功能价值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提高青海省湿地科学研究水平。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