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让无人机助力生态管护
10月20日,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联合青海省林业和草原项目服务中心主办的“UNDP-GEF加强青海湖——祁连山景观区保护地体系项目·海西州生态管护员能力建设培训班”在德令哈市开班。
培训由青海大学农牧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和讲师采取理论培训与现场实地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海西州各地区的70名生态管护员参加了培训。
“推动油门一定要缓慢,即使已经推动一点距离,电机还没有启动也要慢慢来。这样可以防止由于油门过大而无法控制飞行器。”
“离开地面约1米后开始降低油门。”
10月24日下午,此次培训的最后一堂课——无人机操作技能现场培训在海西州体育中心进行。
“海西地域广袤,人口密度小,保护区内非常适合利用无人机巡护和监测,所以此次培训首次在海西州引入无人机操作技术,帮助管护工作更有质量地开展。”全球环境基金青海项目的监测评估官员王宇航介绍。
无人机,对大多数管护员来说,还是个“新玩意”,在操作员的讲解下,他们听得格外专心。
“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在湖北省通山县就利用无人机通过准确判断,锁定森林火灾地点,还可以为森林病虫害防治、动植物保护等提供决策依据。”德令哈市林业和草原局生态管护员松生珍说。
天峻县林业和草原局生态管护员索南周加思索着说:“平时徒步巡河,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盲区和死角,如果今后可以通过无人机巡河,那就可以从更高的视野、全方位巡视河道的情况了。”
……
在实操讲解员介绍无人机飞行高度、续航时间、信息传输、视频、航拍片清晰度等功能的同时,管护员们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讨论着无人机给工作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帮助。
海西州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主任袁艺介绍,“十三五”期间,海西州不断依靠科技力量提高生态管护水平。柴达木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当地气象部门,结合都兰分区干旱少雨的实际情况,采用人工增雨作业方式进行降雨。在巴隆地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效促进了柴达木盆地自然保护区荒漠生态环境系统的修复。借助无人机技术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完成了由机械化防治向智能化防治的转变,提高了防治效果。并且在德令哈、乌兰等地搭建了3处视频监控系统,对保护区重要栖息地进行实时监控。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首个湿地保护项目通过评审
近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组织专家审查通过了2020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湟水流域国家湿地公园适生植物选育及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详细] -
大美湿地:青海高原上的“地球之肾”
他感到自己在一天天和这片广袤的湿地融为一体,他已离不开湿地,他知道,湿地的良好保护也同样离不开他们这些管护员,离不开每一名细心呵护它的牧民。[详细] -
青海省推动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11月17日下午,青海省推动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听取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工作总体进展情况汇报,审议有关报告,研究部署具体任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