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全国“80后教育学人”第二次学术沙龙暨青年队伍发展研讨会举办

晋浩天 发布时间:2020-10-20 14:14:00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

  “全国‘80后教育学人’第二次学术沙龙暨青年队伍发展研讨会”日前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中国教育实践的理论问题”,旨在深入探讨社会变迁背景下我国教育实践的新形态与新问题,以及对理论研究的新挑战与新趋势,并为促进教育研究新生力量的蓬勃发展献计献策。同时,本次会议还下设学术传承、青年之声、圆桌论坛等环节。

  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李磊在开幕式致辞中勉励“80后青年学人”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希望各位专家一如既往支持学校教育学科建设上新台阶,持续不断关心西部教育事业发展。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孙杰远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发言,从“高瞻远瞩”“承上启下”与“孜孜以求”三个方面表达了《教育研究》发起“80后教育学人”沙龙的价值与追求。

  随后,李磊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邓友超一起揭幕顾明远先生为“80后教育学人”共同体的题词。

全国“80后教育学人”第二次学术沙龙暨青年队伍发展研讨会举办

  

  在“学术传承”环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斌贤结合自身经历与治学体会分享如何成为一名快乐的教育学者,强调学术研究的“快乐”理解,从“自我珍惜”“自我认识”“自我设计”和“自我矫正”四个方面寄语80后教育学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祁占勇以“担当”“情怀”“共同体”“创新”四个关键词为题,回顾老一辈教育学人的学术贡献,表示80后教育学人既要继承传统,更要创新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晓燕从张老师的希冀与祝福出发,提出80后教育学人不仅要享受学术的快乐,还要坦荡接受从迷茫、胆怯到探寻、坚守和最终寻得的学术成长过程。

  在“青年之声”环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宋萑、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曾文婕、华东师范大学讲师张礼永、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张倩和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胡金木分别以《扎根教育实践建构理论的方法论审思》《提升德育课程实效何以可能:来自脑科学的启示》《摆脱“百年钟摆”:“高中不分文理”的新意及启示》《负从何来,减从何去:国际比较视域下的中国教师工作量》和《论社会同情与儿童正义感的培育》为题作主题报告。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于伟、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郭元祥、山西大学教授侯怀银、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胡劲松、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针对五位青年学者发言分别进行精彩点评,认为在问题意识、国际视野、扎根本土与学术规范等方面都很好,还需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的探索,才能更好地肩负深化新时代教育研究的使命。

  围绕“人工智能与学习”“教育发展模式与活力”“教师、教材与知识”“教育行动与德性”等主题,设置四场圆桌论坛,20位青年学者分享自己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李政涛、清华大学教授石中英、西南大学教授朱德全、厦门大学教授史秋衡、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郝文武从理论意识、资料资料、研究方法、学术规范等方面深度参与对话与评议。随后,在第二阶段的“青年之声”环节,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伍远岳、中国人民大学讲师高杭、江南大学副教授屈廖健和西南大学副教授张良分别以《教育质量监测的本体价值及其实现》《教育综合行政执法与跨部门协同——新时代关于推进教育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若干思考》《谁在高校扩招中获益最多——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群体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和《核心素养为何是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反思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核心素养观》为题进行汇报,北京大学教授刘云杉和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陆根书作为点评嘉宾表示,发言人都能聚焦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方法选择适切,论证合理,观点有理有据,体现了80后教育学人的学术涵养。

  学术召集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教育研究》主编邓友超在闭幕发言中以“曾经在场的启示”为题,以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福柯、布迪厄、韦伯、雅斯贝尔斯、伽达默尔等人青年时期的学术轶事为材,讲述在学术生活和学术成长中如何看待和把握“发言与沉默”“文章与文字”“纯粹与功利”“早秀与晚成”四对关系,勉励80后教育学人应多从学术大家身上领悟学术精神,锤炼学术品格,提高学术能力,打造学术成果。

  本次会议由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主办、《教育研究》杂志社提供学术支持。来自北师大、华东师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40余所学术单位的110余位特约专家和青年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责编: 常薇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