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告诉未来
历史的车轮就像浩荡的雅鲁藏布,奔流向前,永不停歇。
在时间的长河里,总有深沉的记忆令人难忘,总有壮阔的经历值得铭记。
1959—2019,六十载光阴虽只是一瞬,但在世界人权史上,在西藏社会发展史上,在我们党治边稳藏的奋斗史上,都必将是彪炳千古的一页。
195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在12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进行了一场惊天动地、改天换地的伟大革命——民主改革,推翻三大领主的压迫,砸碎身上的枷锁,摆脱精神的桎梏,埋葬黑暗、落后、贫穷、专制、封闭的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了主人。在世界废奴运动史上谱写了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奏响了风云激荡、气壮山河的胜利凯歌。
从那时起,西藏各族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站立在红旗下,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生活在祖国的温暖怀抱,坚定不移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用勤劳的双手和百倍的热情把旧西藏建设成社会主义新西藏,把暗无天日的地狱变成了人间天堂!
万里高原今胜昔,甲子重开树丰碑。
“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穿越时空,抚今追昔,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回响在心里,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一
2017年10月18日,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党的十九大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嘹亮号角。
深秋时节的雅砻河谷,浸润着党的十九大的春风暖意。2017年11月3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专程来到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面对面地为乡亲们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乡亲们拉着英杰书记的手,来到刚建成不久的新旧对比陈列馆。低矮的牛棚、昏暗的光线、冰冷的铁镣、残酷的刑具,还有沾满农奴泪水和鲜血的卖身契……
乡亲们指着墙上一幅幅照片,讲述着旧西藏农奴悲惨的境遇:囚禁在地牢中的朗生被狠毒的农奴主挖去双眼、被榨干血汗的农奴正在受苦受难、奄奄一息的老爷爷倒在支差路上,拖着沉重铁镣流放的女农奴绝望地看着哭泣的孩子……
对于乡亲们来说,对于西藏各族人民来说,这些苦难的历程,这些痛苦的往事,从来不愿想起,但永远也不会忘记。即使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今天我们仍然能够听到这样的呐喊:
揭掉疮疤,让我忘记皮鞭?——“我不能够!”
扬起笑脸,让我忘记狰狞?——“我不能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此刻,在小小的克松,吴英杰同志和大家再次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他动情地对在场的干部群众说,西藏的民主改革是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百万农奴从此翻身得解放,在西藏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们要永远铭记这段历史,教育后人不能忘本,自治区要举办一个权威的反映民主改革成果、新旧西藏对比的大型展览。
吴英杰同志的话得到大家的热烈响应。
这不是一次临时动议,这是自治区党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向未来,做出的深思熟虑的决策,是区党委认真贯彻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一定要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意识形态领域建设上的具体举措。
众所周知,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旧西藏,是最为反动黑暗,最为残酷落后的人间炼狱,占总人口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社会濒临全面崩溃的边缘。六十年过去,西藏社会从政治、经济、文化极其落后的旧制度脱胎而出,涅槃重生。世界屋脊上的雪域高原在奋进中发展,在变革中繁荣,社会面貌日新月异,辉煌成就世界瞩目。
然而,有些人还是在问:西藏的美好今天是从哪里来的?神圣国土共同家园是如何形成的?西藏灿烂文化与中华文化怎样一脉相连?老阿妈讲述的那个万恶旧西藏是真实存在的吗?旧西藏的三大领主是怎样剥削和压迫农奴的?同属农奴的朗生、差巴、堆穷有何区别?为什么要进行民主改革?民主改革到底改了些什么,到底是怎样改的?我们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初心”是什么?
世人的关切,需要教科书般的答案;无端的质疑,需要肯定而响亮的回应!
正本清源、荡涤尘埃,把西藏与祖国的关系史讲清楚,把党给予西藏的关心关怀讲明白,把旧西藏的苦讲透,把新西藏的甜讲足,引导西藏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正是今天这一代人的责任与担当。
二
2018年6月25日,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筹建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拉萨召开,筹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各方专家、学者汇集一堂,共商大是,就纪念馆筹备工作建言献策。
众人同心,众志成城。自治区领导吴英杰、洛桑江村、齐扎拉、丁业现、庄严等高度重视纪念馆筹建工作,多次作出指示批示,要求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建好纪念馆,向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献礼!
其实,在筹建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之前,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的各项筹备工作已先期启动。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筹建领导小组组长边巴扎西,自治区副主席、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筹建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孟晓林,连续对筹建工作作出安排部署,要求全力以赴,加班加点,确保质量,精益求精。
纪念馆各项筹备工作就此展开:
2018年2月17日,脚本组开始撰写脚本,并于3月6日完成第一稿;
2018年5月10日,筹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始集中办公;
2018年5月18日,筹建办人员赴北京对接洽谈设计团队;
2018年6月27日,纪念馆设计对接会在拉萨召开;
2018年7月8日,首批230件文物档案资料清单出炉,并随即展开点对点的征集工作;
2018年7月25日,纪念馆所需音视频素材开始采集制作;
2018年8月7日,纪念馆馆陈油画开始创作;
2018年8月16日,纪念馆展陈脚本专家审读会在拉萨召开,拉巴平措、沈开运、车明怀、索林、汪德军、张云、王小彬等藏学专家集中审读脚本、提出修改意见;
2018年9月16日,纪念馆展陈设计小样初稿完成;
2018年11月5日,纪念馆正式开工建设;
2019年2月12日,自治区审定《展陈脚本》和《设计方案》,纪念馆进入布展阶段;
2019年2月28日,纪念馆展陈所需文物、档案资料、实物完成交接;
2019年3月17日,纪念馆讲解员首次进馆试讲;
2019年3月23日,纪念馆展各项布展工作准备就绪;
……
春至秋来,九尽冬去。
一年时间里,筹建工作坚持“权威、精准、专业”的原则,牢牢把握政治方向,把握主题主线,把握重点内容,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从2018年3月初到2019年2月,脚本组翻阅大量的书本史料、古籍文献,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争论中统一思想,在思辨中理清文路,在一次次广泛征求意见后推倒重来,先后16易其稿,可谓“一字千金”;实物组风雨兼程、跋山涉水,沿着历史的脉络,寻着文化的根源,踏着先辈的足迹,感悟“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力求让每一件尘封的文物开口说话,让每一页逝去的历史重见天日,征集的档案也是屡次增减调换,可谓“一诺千金”;展陈组将办公室直接设在纪念馆建设工地,结合实际细化方案,不断强化展陈的政治逻辑、历史逻辑、思想逻辑、艺术逻辑,设计小样修改了整整12稿,可谓“寸土寸金”。
所有参与纪念馆筹建的同志都很清楚,这不是普通意义的工作任务,而是一项神圣的使命。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新形势下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提出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六十年来,我们党在西藏主要办了五件大事:和平解放西藏,进行民主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改革开放,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让西藏在祖国大家庭中蓬勃发展。
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的建立,就是要表达西藏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对伟大祖国、对民主改革发自内心的感恩和礼赞。同时,也是对旧西藏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度的一次总清算。就是要通过建设纪念馆把最黑暗、最落后、最野蛮、最残酷的旧西藏牢牢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把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伟大变迁骄傲地展示给世人,让我们党在西藏建立的丰功伟绩和民主改革伟大进程的丰碑,永远屹立在西藏高原的蓝天白云下,屹立在各族人民心中。
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这是区党委和全区各族人民的殷殷重托!
三
1959年3月,初春的雅砻河谷一片萧瑟,这是克松村民主改革的前夜,温暖的春风就要吹醒这片土地。
克松是旧西藏政府噶伦——索康·旺青格勒在山南一带的6大庄园之一。因为建造庄园所使用的人工、土地、材料均为庄园主剥削压榨广大农奴所得,故藏语“克松”在当地的含义是“分文不出而‘三赢利’”。1959年6月,在解放军和工作队的帮助下,克松庄园300多衣衫褴褛的农奴率先组织起来,控诉农奴主的暴行,砸碎锁链、获得新生,成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
2019年3月16日,艳阳高照、翠柳吐绿。
这一天,克松的乡亲们身着节日盛装,迎着春天的朝阳,来到属于自己的田地,举行盛大的开耕仪式,播下希望的种子。
前几天,克松村82岁的翻身农奴达娃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得知,2018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77.63亿元!这个数字,是1959年的849倍!
春耕时节,站在自家300平方米的楼前,看着眼前正在播种的土地,达娃老人感慨万千:“这真是新旧两重天啊!能赶上今天的好时代,是我这辈子的福气。”
在这个春天,还有一件事情让克松的乡亲们记挂在心上。听说,拉萨已经建起了一个新旧西藏对比的纪念馆,大家相约春耕后一起去看看。
此刻,刚刚诞生的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也静静等待着达娃和乡亲们的到来,等待着全西藏、全中国、全世界人们的到来。
备受关注的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以全新的设计理念,从多视角、多维度,依次展现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统治下的旧西藏”“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新西藏”“昂首阔步新时代”等五部分内容。作为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干部教育基地”“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为我们展开的是西藏高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些画卷承载着国家主权、民族情感、农奴命运、时代记忆,凸显了西藏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每一处都引人驻足,每一步都令人深思。
走进纪念馆如同穿行在历史的长廊:从远古时代开始,穿过与祖国内地新石器时代文明类似的双体彩陶罐,沿着文成公主的脚步前行,抚摸唐蕃会盟碑的铭文,聆听“凉州会盟”的历史回响,探寻“金瓶掣签”的由来,经过江孜抗英保卫战的壮烈场景,我们会寻找到情感寄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在旧西藏的时光隧道,亲身体会广大农奴的深重苦难,深刻感受他们迫切要求民主改革的渴盼;在历史图景中,翻身农奴用幸福的笑脸迎接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人民解放军和进藏干部孕育形成“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新西藏的天空下,我们会看到西藏第一条公路、第一所学校、第一所医院,看到人们灿烂的笑脸,幸福的喜悦,看到西藏各族儿女“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信心和决心!
127份珍贵的历史文献档案,41件(套)文物,171件见证历史的实物,419张生动的图片,4个大型场景,一组组栩栩如生的大型浮雕和雕塑,全息投影、3D裸眼沙盘等翔实丰富的影像视听资料……
所有的图片都见证着一个事实,所有的实物都凝结着一个真理,所有的展线都朝着一个方向——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
历史总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是如此铿锵有力:“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新故相推舒长卷,笃定前行梦高飞。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今天的西藏已经站在新的起点,号角吹响、蓝图绘就。西藏300多万各族儿女必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团结一心,拼搏奋斗,不断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谱写更加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
拉萨城区扩版见证西藏民主改革60年
海拔3700多米,在西藏自治区首府北郊的半山腰上,俯瞰拉萨城,布达拉宫屹立中心,高楼拔地而起,白天车水马龙、夜晚灯火辉煌。四周环山,狭长平坦的拉萨河谷勾勒出了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发展的轮廓。[详细] -
民主改革60年 格桑花儿盛开得更加鲜艳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月27日发表《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在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人民勇于进取,顽强拼搏,建设美好家园,把贫穷落后的旧西藏建设成了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