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小学校里看变迁
四年级小姑娘德西卓嘎面对镜头羞涩地低下头,接着又昂起头大声朗读起课文。
记者的到访,只引起短暂注意。孩子们的目光,很快回到索朗央宗老师的身上。
这位年轻的教师左手持书,右手有节奏地上下挥舞,不时对面前电脑里的课文划着重点,“板书”便即时显示在她身后的3块教学电子白板上——这种智能设备,在每个班级都是标配。
从黑板到“白板”,从初创时3个教学班、10余位教师、60多名学生挤在几排简陋的平房里,到如今发展到38个教学班、151位教职工、2240名在校生的规模,其中农牧民子女超六成,教学楼、体育场等硬件设施和教育信息化系统更是一应俱全——始建于1951年的昌都市实验小学,作为西藏的第一所现代学校,见证着雪域高原教育事业的巨大变迁。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在曾经落后的牧区,这句话尤其适用。”昌都市实验小学校长吴晓龙,从川入藏从事教育工作已超过20年,最令他欣喜的改变不仅在于硬件,“由于家庭困难、观念落后,以前有的牧民想着孩子大了就让他们回家放牧。近些年随着牧民生活改善,家长们对孩子嘱咐最多的就是‘好好读书’。”
多年来,西藏自治区持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优质教育资源优先向高寒高海拔牧区和贫困地区倾斜,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去年昌都市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分别达98.5%、94.2%、55.1%,比2011年提高了33.5、55.8和33.2个百分点,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字都不认识,想出去打工都不方便。”如意乡达若村37岁的牧民次仁扎西,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回家放牧,现在次仁扎西将4个子女全都送进学校,“如果我出生在现在该多好,也许我也能上大学。”
下课时间到了。德西卓嘎跟着同学们跑出教室,对记者一扭头,说的是普通话:“叔叔,看我们跳舞去!”
课间操,孩子们学的是当地特色的弦子舞。害羞的德西卓嘎,转眼变成“小舞蹈家”。操场成为一片欢歌曼舞的海洋,沸腾着明天的希望。
-
西藏各族各界热议《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白皮书
60年前的民主改革,是西藏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全面进步,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的一场伟大社会变革,是西藏人民的一场伟大胜利。[详细] -
让历史告诉未来
1959—2019,六十载光阴虽只是一瞬,但在世界人权史上,在西藏社会发展史上,在我们党治边稳藏的奋斗史上,都必将是彪炳千古的一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