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十九大一周年网友说变化:改革持续向深行 精准发力显决心

发布时间:2018-11-01 15:52:00 光明网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 这是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的宣示。党的十九大召开一周年之际,网友纷纷围绕身边新变化展开热议。光明网舆情中心分析发现,改革开放、从严治党、大国外交、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等话题备受热议。深化改革紧扣民生、反腐愈向深行、环保新政有新效、扶贫格局转变等成为网友感受最深的变化。


图1:十九大一周年新变化话题热度情况

监测时间:(9月29日0时-10月29日0时)


图2:网友对十九大一周年新变化感受的热词热句

变化一:新时代改革持续深化 便民服务得民心


资料来源:新华社、国际在线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我国坚定不移探索如何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不断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做文章。对内改革方面,积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职能。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发布,到多省区市机构改革方案获批并有序推进,网友认为国务院机构减少切实提高了政府效率及管理水平,真正实现了简政放权,中央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设置自主权,有利于满足地方治理中的个性化诉求,使地方机构的设置更为高效、适用,真正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如较多网友关注浙江省挂“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牌,直言是“放管服”改革的显著进步,也是行政服务模式的创新,为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呼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浙江经验”。又如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认监管模式为“功能监管、行为监管”,被赞是对过往资本市场“父爱”式监管的重大修正。

对外开放方面,海南、上海、辽宁等多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成和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等一系列开放发展成果,使得对外开放“窗口效应”凸显。这一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海南全域成为自由贸易试验区,我国积极筹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扩大开放步子稳、措施实。网友认为,从靠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到更注重改善营商环境;从促进出口,到扩大进口推动贸易更加平衡发展,中国以更积极的姿态向世界敞开怀抱,跑出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开放“加速度”。同时,撤销深圳特区管理线、港珠澳大桥通车,被赞释放出全面开放、推进粤港澳一体化的积极信号,网友认为各城市间的障碍会越来越少。

变化二:“打虎”“拍蝇”发力精准 反腐愈发向深行


资料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新华网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面从严治党继续向深向精推进。一方面,从严治党顶层设计愈发完善,逐步覆盖有行使公权力公职人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约束机制渐渐深入党员干部内心,网民赞反腐实现“常态化”,新时代从严治党愈发科学、有效。其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颁布实施、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及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陆续成立,网友认为,监察体制改革是真正利好举措,意味着国家反腐工作正进入常态而非“飓风式”过程。其二,“四风”整顿一直在路上,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作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网友直言这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又一利器,着力提高了党的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使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另一方面,党中央持续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十九大一年落马的省部级及以上官员已有24人,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惩治基层腐败同扫黑除恶结合起来,坚决查处涉黑涉恶“保护伞”“关系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打虎”“拍蝇”深得民心。据《反腐倡廉蓝皮书: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8》显示,80.4%的城乡居民认为最近一年腐败现象与之前相比“大幅减少”和“有所减少”。83.7%的城乡居民认为目前的“腐败得到有效遏制”和“腐败在一定范围内遏制”。

与此同时,群众身边腐败和四风问题出现新变种,给党的反腐工作带来新考验,也获得了新反馈。如中央和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正在着力解决地方精准扶贫中出现的“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微腐败”问题,获得民众普遍点赞。舆论认为,应继续加强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巡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精准发现问题、精准解决问题,让党中央的好政策真正落地见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变化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拓宏大格局 “中国方案”引共鸣


资料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中国网、海外网

深化合作是大势所趋。自2013年中国首次在国际场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深刻阐释这一理念,凸显新时代下我国继续坚持和平发展、分享中国机遇的深远意义。网友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当前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突出大格局下的现实选择,契合国际社会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愿望,为各国共同应对众多全球性挑战提出了“中国方案”。

这一年,区域发展、对外交往、大国关系等也发生了新变化,引发网友的广泛热议。其一,朝核问题取得重要进展,迎来了地区合作难得的机遇期。网友肯定一年来东北亚局势向好发展,认为中国在本地区的“不战、不乱、不核”的“三不”政策,对半岛局势有巨大的震慑和稳定作用,是东北亚问题的“稳定器”,呼吁继续保持外交定力,创造一种多边对话协商机制,让半岛走向稳定发展。其二,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引发舆论对两国关系走向的高度关注,呼吁对外继续扩大开放,努力开拓美国之外的其他海外市场;对内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培育广大的国内市场。其三,“一带一路”倡议五年来取得的成就普遍受到国际社会好评,网友肯定“一带一路”已形成了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局面,为更多国家带来了拉动经济的“福音”。中非关系在舆论场中屡被提及,较多网友认为中非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及民心相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呼吁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期待“中国梦”“非洲梦”早日实现。

变化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新政刮出新效果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央视网、中国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一年来,地方各级政府结合实际陆续发布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不停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一方面,针对目前存在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不完善、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人才队伍缺乏等问题,山西省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推进生态修复、绿色消费、防止污染等方面工作,重庆发布绿色金融规划等。在网民眼中,一年来各地环保领域新政频出,“风暴”刮出了效果,“蓝天白云”重现,生态优美的“绿水青山”渐渐形成。另一方面,中央环保督察对河北等10省环保“回头看”,也揭开了部分地方“另辟蹊径”的整改“假动作”和“新花样”,以铁腕手段治污整改,打破了环保违法“保护伞”。

变化五: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农民切身感到新变化


资料来源:中国扶贫在线、人民日报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关系“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国家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质量做出一系列具体部署。网友点赞战略制定、系列文件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指明方向,认可放活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是对农民利好的政策。

精准扶贫、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活成为网民最为关切的问题。一是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深耕农产品、旅游业等发展,并实现扶贫格局从政府“单打独斗”向政府、社会和百姓“协同作战”转变,农民网友称感受到了扶贫为农村带来新变化,还让自己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二是2018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产量整体保持增长态势,但也存在传统务农方式面临“增产未必增收”的情况,具体怎么转型是农民网友的困惑所在,以调整转型促收入增长是普遍期待。三是在网友看来,农村环境改善明显,垃圾处理、厕所建设等改观不少,农村人文生活也愈发丰富。不过,有网友也反映,乡间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与城市仍有差距,建设和改革的步伐还需加快加码。

变化六:深化医改改善就医环境 医疗服务向高质量迈进


资料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微信、光明日报

党的十九大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将卫生健康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全局之中统筹谋划,坚定不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等,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一方面,“十三五”深化医改规划中期评估显示,2017年的主要目标已基本实现,到2020年的部分指标已提前达到规划目标要求,分级诊疗、全民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医改重点任务稳步推进。部分网友表示,切身感受到了医改带来的医药费用下降、异地就医报销不再“跑断腿”,但也认为“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仍一定程度存在,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成为大众诉求。另一方面,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印发,到《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发布,医疗服务不断向高质量发展,互联网与医疗健康逐渐实现深度融合发展。在网友看来,互联网技术与医疗服务的结合给就医带来了更多便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也有助于协调好基层医疗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同时,“药价虚高”“医养结合”等医疗热点话题引发网友较多讨论。《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抗癌药零关税等医药新政频出惠民生,有网友留意表示切实感受到了药价下降,但不同城市间药价不一及部分药品价格仍虚高,基本药物“有效不贵”还待进一步集中发力。同时,各地力推养老事业,“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已在全国开始普及,在网友眼中,“医养结合”的实施正在逐渐解决“养老院看不了病,医院养不了老”这对矛盾,后续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资源如能融合将带来新的福音。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