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我国消费领域的七大变化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居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和富裕水平,消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居民生活从温饱不足走向了小康甚至富裕水平,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还处于温饱不足的状态,城镇居民的生活也仅仅能满足温饱,农民的饮食支出占了总支出的67.7%,城镇居民的饮食支出也在57.5%以上。城乡居民生活从温饱、小康到富裕,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在满足了温饱的基础上,经历了耐用品消费、住房、汽车以及服务消费的不断升级。现在,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到了40%以下,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支出的占比不断增加,消费质量大幅度提升。
第二个变化是消费品从短缺到丰富,消费商品更加多元化。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各类消费品都非常短缺,饮食结构单一,衣服则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各类工业消费品都是凭票购买,按照计划供应。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从商品短缺一跃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不但能充分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更是成为工业品出口大国。各种生活用品都应有尽有,从饮食、穿衣到各种生活用品都极大丰富。进入新时代,随着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国产消费品品质在不断提升,进口商品消费更加便捷,城乡居民的消费选择空间更大,更加多元化。
第三个变化是消费方式从单一到多元,更加现代化。过去,商业设施落后,供销社和百货公司是最主要的消费场所,人们排队购物,消费方式单一。现在,从社区便利店到各种大型购物中心,从丰富多样的实体商店到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网上商城,给人们提供了无限丰富、无限便利的消费体验,越来越多的人从实体店消费转移到网络消费。特别是电子商务和网络支付的发展和普及,使得偏远农村和大都市一样能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消费盛宴。其他像外出就餐以及各种精神文化、体育健身等消费场所也越来越多元化、平民化,城乡居民消费变得越来越便利、丰富和现代化。消费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第四个变化是消费价值观从崇尚节俭到开始鼓励消费,更具包容性。在短缺经济时代,生产不足制约着人们的消费。为了保证大多数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奢侈消费是被抑制的。表现在消费价值观上,则是形成了尚俭黜奢的消费价值观,节俭是美德,过度消费和浪费是受到谴责的行为。改革开放初期,像穿喇叭裤这类的奇装异服是要受到抨击甚至斥责的行为。经过短短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的消费价值观已经变得非常包容和多元化,各种款型的衣服、各类颜色的头发、各种风格的妆容,各式各样的生活方式,都能毫无顾忌地展示,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消费自由得到充分的诠释,节俭不再是社会唯一的标准,借贷消费成为新宠,过度消费、奢侈消费成为很多人新的生活目标,但同时,也有人返璞归真,崇尚简单生活,整个社会的消费价值观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
第五个变化是消费主体从先富起来的少数人到庞大的中产阶层,日益壮大。改革开放初期,先富起来的少数人是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外资企业的白领以及其他最早踏入市场经济的一批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内的就业机会不断增多,就业质量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实现职业上升、收入提高、经济社会地位提升,形成了以国家社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企业经理人员、办事人员、个体户及商业人员组成的中产阶层。他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形成规模庞大的消费市场。中产阶层不但在国际市场上表现了强劲的购买力,也是内需增长的庞大动力。据测算,目前中国中产阶层大概有三到四亿人。中产阶层的崛起是我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之一。
第六个变化是消费关系从独占性消费向共享性消费发展,酝酿新模式。在短缺经济时代,消费是独占性的,每个人都希望拥有更多更好的商品,但现在,新的苗头出现了。由互联网发展带来了消费新变化,分享经济正在引领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即共享消费。随着共享单车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消费领域在引入共享的理念,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器、共享雨伞等等,各种共享消费应运而生,出现了各类社群消费。消费变革带动生产模式创新,一些企业也在共享、分享理念下不断寻找“共赢”模式。总之,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支持下,消费关系发生新变化,消费模式变化带动生产模式变化,一场新的消费革命正在出现。
第七个变化是我国从生产社会转变为消费社会,消费日益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一直是一个生产不足的社会,社会主要矛盾一直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扩大生产一直是我国经济生活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生产不足的问题得到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逐渐凸现,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我国也从过去的生产社会转变为消费社会。消费社会的表现之一是消费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消费而非生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变量;表现之二是消费在个人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逐渐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转变为满足多元需求,消费更多更好的商品,消费所带来的享受、体验和意义变成消费的价值目标。在消费社会,如何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新时代生产领域的新任务。(作者为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
新时代改革开放与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改革开放条件下,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未放松对我国进行渗透和颠覆。[详细] -
改革开放40年40个“第一”:甲流疫苗在中国诞生
2009年春季,俗称“甲流”的新型流感肆虐全球,世卫组织首次将大流行流感预警级别提升到最高的六级。[详细] -
中国改革理论的演进逻辑
中国改革理论经历了从改革实践中来,又回到改革实践中接受检验并指导改革实践,从而形成中国改革理论。[详细] -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大代表工作的进展和启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详细] -
改革开放理论的“三个内在统一”
中国改革开放彰显出三个特色:一是理论和实践的内在统一;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内在统一;三是对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创新的内在统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