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信息革命给社会主义提供的历史机遇

罗文东 发布时间:2018-12-27 13:56:00 中国社会科学网

  战后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两件大事分别是信息革命方兴未艾和社会主义运动起伏跌宕。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抓住信息革命提供的历史机遇,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当今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 应该引起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人们高度关注并作出正确的解答。

  一、信息革命的进程和实质

  信息革命萌发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到八九十年代以后出现高潮,在21世纪还继续深化推进。它起源于美国,波及欧洲、日本,并以迅猛之势扩展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

  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方面,1946年电子计算机正式诞生;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作芯片的微型计算机在美国制成;1976年美国又推出第一台“苹果电脑”,开创了个人电脑时代;到1998年美国宣布开发出每秒能运算3.9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太平洋蓝”;2005年英特尔的双核“奔腾D处理器”问世,含有2.3亿个晶体管,采用90纳米制程技术生产。此后,台式PC机和笔记本电脑利用“双核”、“四核”、“八核”甚至更多的芯片,不断提高计算机的性能。

  在网络技术方面,1973年世界上第一个光纤通信实验系统建成,标志着光纤通讯进入实际应用阶段;1989年美国的因特网 (Internet) 正式命名,共有30万台电脑联网;1993年美国推出跨世纪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俗称“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此后全球兴起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热潮;1996年美国政府宣布投资1亿美元建设第二代计算机互联网。1997年欧盟发表绿皮书《迈向信息社会之路》,要求不同网络都应同时传输电话、电脑和电视数据和信息。

  在智能制造方面,1961年美国生产出第一个机器人;1974年,第五代使用微处理芯片和半导体存储器的计算机数控装置研制成功。随着各种各样的微处理芯片嵌入各种制造设备,计算机网络将各种制造设备连接在一起,使生产过程不仅自动化,而且智能化、网络化。2002年Stratasys公司将第一台3D打印机投放市场,此后其成本与计算机、手机、风能及太阳能的成本曲线一样大幅下降,未来将以空前低的成本生产个性化定制的、更复杂尖端的产品,从而使信息化制造接近零边际成本。

  从本质上说,与工业革命相比,信息革命是一场以信息和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为核心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开辟了人类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使信息科技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成为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二、信息革命的深远影响

  全球性、全方位的信息革命,大大拓展了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广度和深度,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革,使人类由“电气时代”跨入“信息时代”。

  信息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信息革命使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发生了根本变化,使劳动对象向广度、深度拓展,使劳动力结构由主要依靠体力向主要依靠知识智能转化,并为日益复杂的生产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所有这些因素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发生巨大飞跃。

  信息革命改变产业和就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战后信息产业及研究与设计、金融保险、文化教育、商业与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蓬勃兴起,并逐渐超过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和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与此同时,各类产业内部也发生了劳动、资本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的转化。根据经济合作组织 (0ECD) 的研究报告, 其主要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都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的产物。与产业结构的这种变化相适应,战后西方国家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逐渐减少,而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不断增加。到21世纪初,美国的劳动力结构是蓝领工人占10%,非专业白领工人占20%—30%,其余60%—70%的劳动大军由“知识型人员”组成。

  信息革命引起垄断资本主义乃至整个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战后信息科技的开发往往超过了私人资本甚至垄断资本所能承担的能力,需要国家直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予以扶持,承担日益增大的风险,并且加强国际合作。西欧各国政府实施的“尤里卡”计划就推动了电子计算机、新材料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以改变西欧国家在科技领域的相对落后状况。美国和日本也加强科技研究和开发方面的合作,以保持其在尖端科技领域的领先优势。正是在信息革命等因素的推动下,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相继进入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其信息革命策源地的优势和强大的经济、军事势力,制定和实施以“遏制东方”为基本目标的战略和策略,企图靠武力颠覆或“和平演变”的手段消灭社会主义国家。

  三、信息时代社会主义的历史机遇和发展前景

  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从工业革命中,就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威力,认为“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如果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统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资本家统治的社会的话,那么“电脑磨”催生的是劳动者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

  第一,信息革命为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电子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科技的广泛应用,不但改造传统生产部门的技术装备,使社会生产的规模、质量和效益迅速提高,而且催生很多新兴的产业部门,使生产力跃升到新的更高的水平。有的学者计算出战后产品的科技含量每隔10年增长10倍,即“10倍速变化”。列宁深刻指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 正因为信息革命使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涌现,人们能够从中看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所要求的产品极大丰富的曙光。

  第二,信息革命为社会主义自主劳动和计划管理创造越来越充分的物质技术基础。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原有机器体系的发动机、传动机和工具机这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第四个部分——自动控制和调节装置,由此推动的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以及对社会生产进行计划调节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如果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得到高度发展,生产的自主性和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就能最终确立起来。

  第三,信息革命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巩固和完善准备必要的经济社会条件。信息革命日益催生新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使信息和知识成为社会的主导性资源,并使人们逐渐接受信息具有共享性的观念。美国著名学者里夫金认为:“资本主义在未来50年左右的社会架构中仍将占有一席之地,但21世纪下半叶,它能否在经济体制中保持主导地位是极不确定的。关于经济模式的大转型,虽然在现阶段其迹象并不明显,但协同共享模式已进入攀升期。到2050年,协同共享很可能在全球大范围内成为主导性的经济体制”。(《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个物联网、合作共赢的新经济时代》,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第1页)信息革命还推动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发生转变,为人类在全球范围内更广泛、自由、迅速地沟通交流和互相往来,提供了前人难以想象的高效与便利。

  第四,信息革命展现人类解放和社会主义自主发展的前景。信息革命不仅将人们的直接劳动和简单的、重复的繁重劳动减少到最低程度,而且大大提高人类自身的能力。如果说蒸汽革命和电力革命补充和延伸了人的双手, 是对人类体力的大解放的话,那么信息革命则补充和延伸人的大脑,极大地解放人类的智力。马克思把未来新社会称之为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当今信息革命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使人获得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目前,利用电脑和因特网等手段在家庭办公 (又称远程办公) 的劳动方式,不仅增强了劳动者的自主性,而且降低企业管理成本25%-75%。信息革命将打破人与人之间、产业之间、地域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界限,逐渐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生产体系、生活体系和管理体系,最终达到“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社会。

  当今世界,信息革命、信息化的浪潮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把握信息革命的时代脉搏,作出了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重大决策。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强网信领域军民融合,主动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这是我们应对信息革命的机遇和挑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抉择和必由之路。(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网总编辑、研究员)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