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内容提要:“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习近平同志的这一要求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既是肯定和激励,也是指引和希望,还是信任和重托。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好为谁立言这一根本问题;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推出具有思想性、理论性、科学性、现实性、自主性、独创性的成果;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习近平同志3月4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讲的这句话,如同春风吹暖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也吹亮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心。这一要求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既是肯定和激励,也是指引和希望,还是信任和重托。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切实落实到研究工作中去。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才能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有坚持与时代同步伐,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在认真研究和解决重大时代课题中助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做到与人民共命运,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同志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让新时代的思想旗帜高高飘扬在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上,高高飘扬在正在进行前无古人伟大实践的中华大地上。新时代的思想旗帜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近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推出了一大批深刻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成果,使新时代的思想旗帜高高飘扬在中华大地上、辉映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心坎里。其次要着力破解新时代面临的一系列事关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承担了中央交办的事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现实问题、重大理论问题、重大实践经验总结的课题研究任务。“三个重大”课题研究对于破解新时代发展难题、探索新时代发展路径、总结新时代发展经验、开创新时代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党的事业服务、为国家发展服务,归根到底是为人民群众服务。正因如此,习近平同志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首先要解决为谁立言的问题。立言著书做学问,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本职工作。我们立言著书,是为了谋求人民幸福;我们做学问,是为了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这是革命的、人民的、社会主义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根本区别。这就要求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急人民之所急、忧人民之所忧、解人民之所困,通过知识传授、学理支撑、思想引领,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次要关注现实生活,深入调查研究,切准群众脉搏,了解群众需求,用群众能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道理帮助群众解疑释惑、纾困排难,进而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推出像《新时代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2018》这样的理论成果,直面现实热点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才能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服务,要落实到以精品奉献人民上。这是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的基本途径。哲学社会科学的精品力作应该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科学性、现实性、自主性、独创性。当前,一些比较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在思想性、理论性、科学性上做得较好,但在现实性、自主性、独创性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习近平同志强调:“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这是对哲学社会科学精品力作现实性的要求。习近平同志还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这是对哲学社会科学精品力作自主性、独创性的要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如何才能既具有思想性、理论性、科学性,又具有现实性、自主性、独创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坚持问题导向,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有力地指引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具有的极其鲜明的思想性、理论性、科学性、现实性、自主性、独创性,使其真正写进群众心坎里,成为全党全国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成为中国人民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出更多具有思想性、理论性、科学性、现实性、自主性、独创性,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精品力作,以精品奉献人民,激励人民群众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而奋斗。
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才能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习近平同志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大家理应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实践证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有具有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才能肩负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才能承担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从而真正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就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用明德引领风尚,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学问家;要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做到勤业精业;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来,聘任了一批政治强、专业精、品德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学者作为工程的咨询委员和首席专家。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他们积极参与、努力工作,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取得丰硕成果,一大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学术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进心灵。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之所以能取得丰硕成果,与一批对马克思主义有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有坚定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坚定信心、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有坚定信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学者的奉献是分不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不图名、不求利,坚持真理、坚守道德,认真负责、敢于担当,辛勤劳动、不负重托,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作者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
-
新时代呼唤哲学社会科学新作为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根铸魂,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详细] -
倾心人民 铸魂时代
长风借力、群帆竞发,我们应当坚持从时代沃土中重新出发的思想,大胆探索、大胆创新,持续建构视觉东方学体系。[详细] -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遵循
树立强烈的时代意识,勇于回答时代课题,做新时代的新学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