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1954年,毛泽东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庄严地宣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这一重大政治结论客观真实地反映了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当代中国,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治国理政的根本前提,是应对前进道路上必然会出现的各种风险挑战的定海神针,也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政治保障。
在不少民营企业,非公党建蓬勃开展,在增强企业组织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同时,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图为福建省宁德市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线工人在洁净自动化电芯生产车间工作。新华社发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近代以来,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从此,实现国家统一、建立民主政治、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文化兴盛繁荣,等等,就成为中华民族的执着追求和崇高使命。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和各种各样的尝试,然而终究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把实现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统一起来,把党的命运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弱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转变。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然成为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从而汇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磅礴力量,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画好党群关系同心圆。中国共产党牢记“一滴水回到大海永不干涸”的哲理,党员、干部来自群众,必须回到群众中去,画好党群关系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什么是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在党群关系同心圆中,党是领导核心和圆心,代表了人民群众共同的思想和政治基础。党的各级组织越是善于通过与人民群众协商达成共识,就越能够找到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巩固领导核心地位;党越能通过千百条线索同人民群众联系起来,越能照顾到最大差异性;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越能贯通联系群众的通道,半径就拉得越长,同心圆就画得越大,就越会形成更强组织力和凝聚力。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此,党的命运与新中国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关联在一起,党兴则国兴,党强则国强,党的领导力铸就了国家能力。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只有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才能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党制度,要与这个国家追求的发展目标相适应,与这个国家人民的现实期盼相适应,与这个国家的文化背景相适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我国土壤中“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它既不同于苏联的一党制,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多党制,最能代表和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能够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能够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模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物质福利与精神愉悦。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观和其他政党发展观的本质区别。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宣言书。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其中,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协调是发展的前提,绿色是发展的方向,开放是发展的基础,共享是发展的目标。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共享,汇成一句话就是人民至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重视“做大蛋糕”,也重视“分好蛋糕”,不断推进公平正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让每一个人都不掉队,审时度势地推进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中国共产党善于培养使用各方面优秀人才,更好实现治国理政目标。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大党,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党治大国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优秀人才。因此,既要用选举的方式,也要用选拔的办法把一些好干部挑选出来,输送到治国理政各种岗位上去。中国数千年来对政治人才既重视一定范围的“选”,也重视“举”,发现并启用了一大批治国理政的优秀人才。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在这个使用干部的问题上,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任人唯贤”的组织路线,更好地发挥人民主体作用,依靠民主和法治程序,把优秀的政治人才培养起来、选拔出来、使用起来、管理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各类人才各得其所,把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好、建设好。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自我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个长期执政的党要经常搞好大扫除,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因此,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提出“党要管党”,改革开放以后又提出“从严治党”,党的十六大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写进党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以“打铁必须自身硬”为逻辑起点,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形成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全面从严治党融为一体的“大党建”格局,努力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有效推进社会治理。中国共产党历经磨难、曲折,依旧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要归功于党高度重视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这两个传家宝。中国共产党把政治建设的成果变成正义的力量,把思想建设的成果变成真理的武器,再把正义的力量和真理的武器交给人民群众,最终汇聚为推动社会革命的不竭源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就郑重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现社会革命。而每一次社会革命的结果,都必然把真理的武器成功转化为中国共产党人自我革命的武器,必然把正义的力量成功转化为中国共产党人自我革命的动力,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螺旋上升。在党全面领导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功能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方向,中国共产党的服务功能让社会治理充满活力,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力为社会治理提供了秩序,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大格局。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中,有国强必霸的传统。而中国共产党秉承五千年中华文明与智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等,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以亲、诚、惠、容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以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实现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彼此一律平等,互为权利和义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历史已经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未来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只要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中国共产党必然会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大同的伟大使命,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续写新篇章、进入新佳境。
-
五四精神与中国道路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详细] -
修身立德走好人生路(人民观点)
青年立什么样的德,既是个人选择问题,更彰显着一代人的胸怀与境界 广大青年不断锤炼品德修为,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精神层面获得更持久、更深沉的力量,坚定地前行。[详细] -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成功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指出,要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思想舆论引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