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思想纵横: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

欧阳辉 发布时间:2019-07-05 08:42:00 人民网-人民日报

  他经常和边区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有说有笑地交谈……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的讲解员所说的“他”,就是毛泽东同志。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我曾几次同毛泽东一起去参加村民和红军学员的群众大会,去过红色剧院。他毫不惹眼地坐在观众的中间,玩得很高兴。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同群众近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只有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才能真正了解人民群众期待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更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这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具体体现,也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彰显人民情怀。1999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深入周宁县梧柏洋村调研,与老红军罗成生坐在一条板凳上亲切交谈。2013年在湖南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2017年在河北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徐海成家……习近平同志与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坐在一起畅谈,留下了人民领袖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的感人场景。

  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体现党的优良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很多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下高楼”“出深院”,走进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校园讲堂、居民社区,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拜人民为师,向群众请教,把群众反映强烈且集中的意见收集上来,认真研究解决,使这一优良作风得以进一步发扬光大。

  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孔繁森同志说过,“人民公仆的办公室在基层,在群众中,在百姓的土屋和帐篷”,一句“我是您的儿子”拆掉了干群之间无形的墙。同坐一条板凳,群众就容易打开话匣子、掏出心窝子。廖俊波同志在车上备着衣服、雨伞、被子等“四件套”,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被誉为“他不是官,他是我老大哥,是和我们农民坐一条板凳的人”。党员、干部脚下沾有多少泥土,群众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目前,干群关系总体上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干部不愿、不会做群众工作,同群众说不到一块儿去,坐不到一条板凳上,难以同群众打成一片。有的习惯于“开会了解”“电话解决”、远程指挥,使党的有关政策在一片落实声中落了空。有的热衷于搞“材料政绩”“数字政绩”,督查检查、考核评比满天飞,弄得基层苦不堪言。有的不敢定事,层层请示、人人画圈,搞“击鼓传花”。检视和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深入基层,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热心为民排忧解难。

  在密切联系群众的问题上,距离不会产生美。群众心中有杆秤。如果行动上远离群众、工作中脱离群众、生活里游离群众,就无从听到真言、取得真经、领悟真谛。“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带着一份真诚,捧着一颗真心,付出一片真情,常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听民声、化民怨、解民难,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就能有效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从红军长征中学习运用六大思维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对一些重要领域要坚守底线进行了深刻阐述。[详细]
  • 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江西省于都县考察时强调:“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详细]
  • 修身立德走好人生路(人民观点)

    青年立什么样的德,既是个人选择问题,更彰显着一代人的胸怀与境界 广大青年不断锤炼品德修为,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精神层面获得更持久、更深沉的力量,坚定地前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