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 担使命 推进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建设新中国的初心和使命,更是经济工作的初心和使命。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不平凡的伟大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积累了非常宝贵的成功经验。认真总结并结合新时代实践发展运用这些经验,对于推进我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具有重大意义。
1.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必须理直气壮地担当起领导经济工作的职责。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和力量凝聚起来,齐心协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需要,也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得出的最大启示、根本结论。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成功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取决于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高不高。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牵住了中心工作这个牛鼻子,其他工作就可以更好展开。这是我们政治制度的优势。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通过科学方法贯彻各项大政方针。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有利益调整、体制转换和观念更新。我国经济经历了长期繁荣,创造了发展奇迹。改革进入深度调整阶段必然带来阵痛,甚至伤筋动骨。因此,要始终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战略定力,稳定大局、不断进取。要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防患于未然、防患于萌芽之时,制定政策的前提是针对问题、开准药方,充分估计最坏的可能性,同时通过工作确保不出现最坏的情景,坚决守住金融风险、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底线。要坚持功成不必在我,敢于担当、锐意改革,既认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存在的难题需要久久为功,又不能畏首畏尾,把问题留给后人,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2.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中国经济学理论。这条思想路线,贯穿于新中国经济建设实践的全过程。
70年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规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人类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又不断突破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教条式的理解,密切结合中国实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认真反思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践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实践导向、问题导向,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创新,我们党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新实践,具有强烈的实践性。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的新理念、新判断、新政策、新方法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理论依据、政策框架和工作抓手,是统领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指南。
3.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国人民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获得了巨大实惠,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拥有了旺盛的生命力,中国人民拥有了在世界舞台上的自豪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坚持同广大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在人民的实践创造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完善党的主张,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真挚的人民情怀,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从人民利益出发,崇尚实干、勤政为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基础上,在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与思考中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鲜明表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
4.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市场经济是经济发展自然演进的必然选择,是配置资源、促进创新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是人类共有的文明成果。
改革开放前,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虽然对发展经济和工业化进程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其排斥利益导向、缺乏价格杠杆等内在缺陷,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严峻的现实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重新审视中国的发展之路。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逐步提出和丰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我们既在深刻而广泛的变革中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创造性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好实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更加鲜明地强调不断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要牢牢把握市场化改革方向,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攻坚克难,要把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健全市场价格机制,增强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开放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和根本要求,在开放环境中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促进分工和专业化,是提高效率、促进创新的根本捷径和必然选择。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又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大胆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一切进步的东西,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为我国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开拓了广阔发展空间。”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笔:丁茂战)
-
个税改革助力中国经济实现“六稳”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8930亿元。 [详细] -
世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方案
6月28日至29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在日本大阪举行。中国愿进一步弘扬伙伴精神,与有关各方平等协商、管控分歧、扩大共识,致力于世界和平与高质量发展。今后,中国将继续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开放市场,主动扩大进口...[详细] -
人民要论: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实现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也是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引。 [详细] -
望海楼:中国印记照亮G20合作
应日本国首相安倍晋三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6月27日至29日赴日本大阪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