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人民观点)
中国正在向文化强国迈进,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日益彰显,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文明散发出夺目光彩、永恒魅力
新中国70年,也是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70年
“良渚古城”申遗成功,中国成为世界遗产第一大国;长征路上,年轻记者追随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书店客流量持续增长,打造出城市的“精神空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构成了中国发展的“文化密码”,在新中国70年的历程中释放出强大的能量。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新中国成立70年,伴随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看得见”的巨变,亿万人民的头脑中、精神上,也发生着“看不见”的巨变。70年来,我们在物质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城市里,博物馆人流涌动;乡村中,农家书屋含蕴书香;世界上,孔子学院沟通心灵……生机勃勃的文化图景,写照我们的文化从普及到提高、从立足中国到走向世界的发展历程。今天,中国正在向文化强国迈进,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日益彰显,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文明散发出夺目光彩、永恒魅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回首70年,在风雨兼程的征途中,亿万人民赓续共同的精神血脉、传承共同的价值基因、吮吸共同的文化滋养,书写了国家发展的壮丽史诗,让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接近复兴目标。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从老子的“道法自然”到孔子的“仁者爱人”,从周易的“阴阳相生”到孟子的“浩然之气”,以人为本的情怀、礼乐相和的精神、天人合一的哲学,涵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架构起中华民族的心灵空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成为了人民共和国70年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筑牢了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和底气。
革命文化诞生于血与火的革命岁月,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书写的红色篇章,是近百年峥嵘岁月中中华民族不屈抗争、不竭奋斗的共同记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西柏坡、井冈山、沂蒙山、延安、遵义等革命圣地,强调要“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色基因,植根于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泥土中,传承于亿万人民胼手胝足的奋斗中。红色火种播进一代代人心中,成为我们精神的原点、初心的支点,凝聚起众志成城的力量,为国家民族的前行提供了坚强的精神支撑。
伟大的时代涵养伟大的精神,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文化。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我们形成并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中国70年,也是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70年。有两副对联,让人回味无穷:“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这是塞罕坝建设者的豪情;“雪梅映红中国梦,紫燕衔绿万家春”,这是湖南偏僻乡村一位农民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今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形成了全社会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作为一种理想信念,标定了人们为之奋斗的前行方向;作为一种精神纽带,联结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灵世界,凝聚起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文化,正是贯通着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底色。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大国崛起不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文化现象;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文化繁荣。面向未来,中国将不仅创造新的举世瞩目的“中国故事”,更将创造打动人心的“中国精神”。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
为什么要坚决践行“两个维护”
2019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突出强调必须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详细] -
“一国”是根,“一国”是本
7月21日,香港部分激进示威者围堵香港中联办,污损国徽,喷涂侮辱国家、民族的字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