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刘金山:稳住经济基本盘 从"六稳"到"六保"的治理效能

发布时间:2020-06-01 08:35:00 南方日报

  作为对经济系统的意外冲击,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可能造成供应链“断链”、订单“断需”、资金“断流”,长期可能改变支撑经济运行的劳动、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条件。稳住经济基本盘,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国经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考验,是我国经济治理效能的具体体现。基于此,稳住经济基本盘就成了5月22日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的主题之一。

  稳住经济基本盘两个重要支点:“六稳”与“六保”

  稳住经济基本盘有两个重要的支点:“六稳”与“六保”。“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中央一直强调要做好“六稳”工作。2018年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稳”。当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中美经贸摩擦加剧,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因素显现,稳中有变。中央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提出把“六稳”作为实现我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基本要求。可以说,“六稳”是我国熨平经济波动和提升经济发展基础要素条件的系统方案:稳就业,是要夯实经济社会运行的微观基础,就业是居民获得收入流的保障;稳金融,是要保障经济运行的“血液”正常循环,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稳外贸,是要塑造良好的经济运行外部环境;稳外资,是要保障并集聚经济运行的资本要素;稳投资,是要稳住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稳预期,是要稳住经济发展的信心和毅力。可见,“六稳”工作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直到2020年初疫情发生之前,“六稳”工作持续推进,我国经济经受住了内外部各种不确定性的冲击,稳住了“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经济基本盘。这一成绩,来之不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彰显了我国经济治理能力与治理效能的提升。

  “六保”是“六稳”工作在特殊条件下的具体化和实现路径

  但世事皆有意外。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可能导致我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基本盘发生重大变化。这一重大变化显得更广泛、更深刻、更复杂,前所未有,又一次考验我国的经济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中央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六保”工作。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要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与“六稳”是熨平经济波动和提升经济发展基础要素条件的系统方案略有不同,“六保”是特殊情况下稳定经济社会运行底线保障的系统方案,是要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保居民就业是保障居民收入流“不断流”,保基本民生是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尤其是生活服务“不断供”,这是实现基本生存与基本生活的底线保障。保市场主体是保障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正常复工复产以及新增市场主体的成长发展,这是经济运行和未来发展的微观载体。保粮食能源安全是保障“民以食为天”的生存之本和产业“动力安全”的生存之本,这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底线保障。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保障上、中、下游产业链各环节和各企业正常分工协作稳定运营的底线保障,是社会再生产循环的底线保障。保基层运转是保障基层组织人、财、物进而保障社会正常运行,通过社会治理为经济治理提供有效支撑。可见,“六保”是“六稳”工作在特殊条件下的具体化和实现路径,着眼于实际,着眼于具体的关键问题。

  从“六稳”到“六保”,就是要在国内外发展环境剧烈变化情况下稳住经济基本盘,既着眼于高质量发展,又聚焦于底线保障,提升经济治理能力与治理效能。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

  守住“六保”底线,留住“六稳”工作的基础,赢得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在于厘清二者的辩证关系和优先顺序。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六保”是“六稳”工作的着力点,这一政策理念和政策优先顺序至关重要,这是在疫情冲击之下经济治理重点取向的有效应对。“着力点”有短期与长期两层含义。短期的含义,是留得青山,通过“六保”保障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正常运行,人在,企业在,生产要素在,留住“六稳”工作的基础。长期的含义,是赢得未来,通过“六稳”工作熨平经济波动并提升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条件,劳动、技术、资本等要素规模扩大、质量提升,赢得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从稳住经济基本盘,到提升经济基本盘,这是“着力点”的要义所在。

  无论是短期含义,还是长期含义,都是要提升我国的经济治理能力与治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面对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六保”是“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就是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的具体实践。

  通过“六保”推进“六稳”,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经验借鉴

  更为重要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是一场巨大的经济社会压力测试,是一场巨大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自然实验,更是一场巨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考验。这是前所未有的局面,各个国家(地区)都要面对,都要探索,都要相互借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六保”是“六稳”工作的着力点,是抓住了这场压力测试和自然实验的牛鼻子。从“六稳”到“六保”的理念演进与具体部署,通过“六保”着力推进“六稳”的系统方案与具体路径,都集中体现了应对与解决重大问题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不仅提升我国经济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更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经验借鉴。

  (作者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