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涛:科技创新驱动助力深圳绿色高质量发展
提要
绿色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它是亲环境的发展范式。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成为深圳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深圳需进一步优化结构,尤其是在推进绿色产业群建设,产业向低碳生态化转型方面,探索如何发挥区位优势、创新驱动,解决关键技术难题,配合全省实施“一核一带一区”协同战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加强深港合作,发挥对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辐射引领功能。
曾几何时,我们对历史上曾经经历的一场真理标准大讨论还历历在目,各种争辩声仿佛还环绕在我们耳边。接着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作出“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透彻精辟的回答。经历42年改革开放之实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成为深入人心的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巨幅塑像一直屹立在深圳莲花山公园的山顶广场,他那深邃的目光一直注视着深圳这块热土,引领着深圳走向新的发展征途。
一、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一个昔日边陲农业县,如今已建设成为现代化大都市。无论在科技创新、进出口规模、港口吞吐量,还是在上市公司数量、GDP总量、人均GDP及上缴国家税收量都排在全国领先地位,深圳特区的发展见证了“深圳速度”。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面积327平方公里,2010年7月1日特区范围由原来的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四区扩容至全市,特区面积从327平方公里扩大至1991平方公里。深圳市2019年末常住人口1343.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1.22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494.78万人,常住非户籍人口849.10万人,户籍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例为36.82%。经济特区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围绕着如何突破传统体制,以其举世罕见的发展速度对其他地区起着示范作用。
从经济特区,到如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可以说,深圳用短短40年的时间,赶超了发达国家同等程度城市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发展历程。那么,人们不禁要问,深圳至今的快速发展为什么行?我们可以找出上百个合理理由,但笔者认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深圳这40年得益于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体制机制创新,靠的是毗邻港澳的独特地理位置,靠的是敢为天下先的务实创新创业队伍和人才优势。
深圳巨变靠的是人口红利、政策红利和体制红利,深圳人能将这个红利落实到位,靠的是朴实的创业精神。我们不会忘记,改革开放之初,深圳人从“三来一补”开始,自己学习模仿,做起制造业产业链,接着创办深圳证券交易所,引入资本市场机制,培育出引领珠三角的先进制造业,带动着南中国的“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加工业,培育出世界有名的本土企业如华为、腾讯、中兴、万科、平安、招商银行、比亚迪等,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深圳一张靓丽的产业名片,成为地区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二、从产业转型到发展模式转变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接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颁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又一重大部署,体现着国家坚持对外开放的意志,深圳肩负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先行先试的战略使命。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深圳本身土地等资源缺乏,依靠过往的粗放型增长已满足不了高质量发展需求。要解决深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唯一的途径便是依靠高科技,实施科技创新发展为核心内容的创新驱动战略。
第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新兴产业强势崛起。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坚持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向,全力推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拥有国内最多的民营上市公司,聚集了硬件导向和金融科技的发展前途大好的初创企业。深圳已进入到服务经济阶段,制造业也不断向中高端方向发展。
第二,加大支持企业研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深圳相继制定出台全国首部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率先发布促进科技创新的地方性法规,在全国首创普惠性“科技创新券”等,全面加大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形成了全过程覆盖广的政策链。统计表明,深圳R&D(研究与试验发展)强度在大湾区属最高,深圳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占比接近9成,截止到2019年年底全市进出口总额29773.86亿元。专利申请总量达228608件,R&D经费支出达到11635386万元,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73%;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深圳超级计算中心、国家级平台等共1877个。持续加大对科创投入、引入国际国内高等教育资源,打造国际国内研发人才高地。
绿色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它是亲环境的发展范式。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成为深圳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深圳需进一步优化结构,尤其是在推进绿色产业群建设,产业向低碳生态化转型方面,探索如何发挥区位优势、创新驱动,解决关键技术难题,配合全省实施“一核一带一区”协同战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加强深港合作,发挥对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辐射引领功能。为践行绿色高质量发展,本着理论结合实际,我们要从以下层面展开新思考。
首先在宏观层面,要准确判断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系统完整的绿色低碳发展趋势。低碳发展的核心是协调生产要素投资与效益评价模式,科技创新驱动如何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圳是市场化水平最高的城市经济体,绿色发展首先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引导绿色低碳发展方向,让市场及民间资本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实现双路径发展。加强理论研究,试水深化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在发挥特区优势、建设绿色产业链、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引领功能上实现创新。
其次在中观层面,要深入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生产要素投入效率在绿色产业链中各行业产业的不同表现,大胆实现制度经济学路径创新。学术界要深入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不同产业绿色投入产出关系,掌握其动态效率变化内在规律,为处理好绿色增长目标下的生产、消费、交换、分配关系提供政策依据,并在投融资政策、激励生产要素流动、金融政策支持中小微科技企业创新上下足功夫。
再次在微观层面,首先弄清楚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内容,精准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产业链与高端智能制造核心产业群的承接关系,发挥深圳作为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辐射引领功能,推进5G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化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服务贸易的市场机制与激励机制。
三、从科技创新到文化创新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十九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核心主题。全面激发科技创新内核动力,推动深圳先行示范区大发展,要以宽容态度允许试错,敢于实践,从“干中学”取得每一个进步。《意见》明确提出深圳创新创业创意之都的战略定位,特区要弘扬中华悠久传统文化、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推动深圳香港两地文化交流,实现深圳特区文化自信,助力经济健康发展。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认为,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的、最难以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我们要推进文化领域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实现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总之,深圳走科技创新驱动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子,一定能开创深圳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作者系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院长)
【本文是省教育厅2017重大课题碳排放与碳金融(2017WZDXM028)、广州哲社 “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2020GZYB70)、2019省教育厅重点领域专项-乡村振兴课题(2019KZDZX2021)部分研究成果】
-
魏江:数字经济发展背后的四个认识
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像网红带货、云上旅游、线上买菜,已成为老百姓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模式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详细] -
徐洪才: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近期,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了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 [详细] -
李琪:科技赋能提供强劲动能
上海不断探索如何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赋能城市服务与管理,提高城市社会治理的科技能力和水平,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应运而生。[详细]